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2期   作者: 简惠琴
[导读] 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是非常实际的一门课程
        简惠琴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红基学校
        摘要: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是非常实际的一门课程。通过教给学生的劳动知识和技术,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学习心理。在新的课程改革模式下,教师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智力的教育,还必须有体育、美育和劳动的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基于其实践性,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规划劳动教育课程,专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意识和情感。
        关键词:小学教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
        劳动与技术课程必须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劳动技能和操作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自主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与当前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相一致。如今,大多数学生是家庭中的宝贝,很受父母宠爱,捧在手心里恨不得包办孩子的衣食住行,因而对生活技能的培养不大重视,因此大部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要让学生得到真正发展,就需要锻炼他们的实践技能,这对他们未来的综合能力训练产生重大影响,并将影响他们的大脑机能。所以,我们应让学生关注劳动,学习劳动,学会劳动,让这门课程发挥真正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其中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这是学生日常习惯会做的事情,但是由于这种共通性,学生在参加劳动与技术课程时会感到不屑。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会了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学呢,从而降低了对劳动内容的好奇心。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应首先激发学生的热情,调整教学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课程表开发合适的课型,以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几种形状的小笔筒,摆在教室里以吸引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上知道是学习制作这些小笔筒并且可以自己创新时,他们一定感兴趣。特别是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而言,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启蒙阶段,他们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充满好奇,喜欢自己探索。教师可以集中精力让学生自己摸索制作的方法。教师可以讲一些小技巧把复杂的模型分解为简单的模型,以便学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最终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真实的实操练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完成创作,并加以创新,达成了劳动教育课程的真正目的。
        二、充分发挥家校合力教育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两个关键因素。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及其看待事物的价值观会影响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因此,为发展学生的劳动力,必须重视家校合作,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扩大教育渠道方面发挥充分的作用。首先,我们需要提高父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正确理解,以便父母可以客观地了解劳动的含义。许多父母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家已经筋疲力尽。由于每天做家务,他们常常表现出消极的懒惰和回避感。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尤其需要避免将这些负面情绪传递给小学生,应该以身作则,向孩子展示正确劳动观。其次,应该注重于培养学生在家中的主人翁意识和实践技能,以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家庭劳动机会。例如,每天都让孩子们独自起床,洗袜子,短裤和其他小衣服,在晚上整理书包来提高自理能力,还应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做饭等,从小就发展出独立的精神品格,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三、利用校园文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小学生学习和教育的重要保证。加强小学生的劳动力发展,可以通过创建学校校园文化,加强劳动教育的宣传,创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影响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并形成一种劳动最光荣的健康人格。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团体或班级劳动竞赛,并根据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和劳动速度等指标,进行评价,评选出劳动小能手或劳动标兵班,给予一些奖励,以便小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劳动的重要性,重要的是他们可以通过行为和参与过程真正体验劳动的价值。
        四、扩大劳动教学设施,为劳动教育工作提供资源保障
        足够的劳动教学场所是小学校园劳动教育的有力保证。小学劳动教学应面向未来,提高劳动教育在提供优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的认识,并结合现有校园资源或利用社会资源来建立适当的劳动教育基地。特别是在规划劳动教学资源时,学校应考虑成长规律和学生特点,为各年级学生创造资源,并在日常管理中规范劳动管理,使学生受益。如学校可以组校内小农场,分配给每个班级一块劳动试验田,让每个孩子参与种植的全过程,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又如,学校可以融合地域资源,与当地企业合作来满足小学劳动场所的要求。例如,我校附近有个自来水水厂,学校便与水厂合作签订劳动基地协议,并定期组织高年级学生在水厂参观实践。一方面,学生可以体验与水有关的文化和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可以探究当地的水资源情况,保护母亲河。这样的劳动体验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道德情感,热爱学校和家乡,并促进了小学生的整体发展。
        五、增加父母对劳动技术课程的关注
        在当今社会,对实践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新的课程改革,逐渐取消了将学生的学业成绩视为一切的传统教学观念。如果没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许多有名望的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相反,即使没有毕业于著名的大学,如果从小就已经掌握了良好的实践技能,找工作就容易了。因此,父母越来越重视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这是对小学进行有效劳动教学的前提。学校应定期举行家长会或家长座谈会,改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关注不足,推广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增加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只有改变了家长的态度,才能推动劳动教育的顺利、有效开展,保证劳动教育的效果。
        总之,小学阶段是劳动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发展小学劳动力,有必要结合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劳动课程规划,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劳动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和实践技能,传承中华民族崇尚劳动的独特美德。
        参考文献:
        [1]马开剑,李振疆,刘志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与载体[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
        [2]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
        [3]杨晓峰.从劳动教育的本质反思劳动教育的实施[J].中国德育,2017(10):20-23.
        [4]于慧颖.深化劳动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2(1)?
        [5]竺豪桢,马勇.创造发明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深层次的实践.广东教研网,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