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2期   作者: 加尔恒·哈盘
[导读] 《2016年中小学教科书相关主题报告》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的思想道德教科书为“道德与生活”,后来改为“道德与法律”的状态。
        加尔恒·哈盘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热勒镇拜兴小学
        摘要:《2016年中小学教科书相关主题报告》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的思想道德教科书为“道德与生活”,后来改为“道德与法律”的状态。更改还可以查看主题更改和课程调整。面对教材的变化,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能够有效学习,从学生入手,优化教学方法,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是学生入学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将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什么样的人。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士气,并鼓励他们的多元化发展。在新的背景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展,小学教师从基本的学术条件开始,对道德和法治有了新的认识,确定了促进长期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
        一、名称更改将产生什么影响?
        标题经历了从“思考”到“道德与法治”的重大转变。这次,更名也表明法律教育对学生非常重要。改名不仅是基本的改名,而且在内容上也具有新的活力。为了弥补传统教科书的不足,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法律体系的内容已包含在教科书中,对于年轻人来说,它加深了他们对法律体系的理解,这对生活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关系方面,“道德”和“法律制度”是相辅相成,相辅相成和相互作用的。强调法律制度并不意味着道德对年轻人不重要,道德对于年轻人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对年轻人来说是积极的。因此,只有道德与发展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该课程将“道德与法治”与时俱进,继承了伟大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际上,《道德与法治》教授了更多有关更复杂的设计内容的知识,但他们都将生命教育视为关键问题,并提高了公民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教育。对于近几年的学生来说,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上一些不好的影响也威胁着年轻人的思想健康。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加强法制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它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教学中,学生将了解道德和法治与环境保护无关。这种思维的存在本质上是一种错误的意识。这种思想已经过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而且思想落后。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具体的培训策略
        (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以对“法治”的正确理解为前提。
        与“道德与法治”和“道德与生活(社会)”相比,尽管该课程的名称有所变化,但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因为编写教科书的基础仍为2011年课程标准版。课程的核心性质,如生活,活动,全面性,实用性和开放性,保持不变。不同之处在于,编写教科书的新阶段也提到了2016年。出版了《青年法治青年课程》,该卷定义为“法治教育专刊”,对课程的功能进行了补充,为学生提供了法治教育和法治概念的认识和任务。因此,在对原始道德教科书进行添加,删除,更正和逻辑优化的基础上,道德与法治及时而适当地增加了法治某些内容的渗透。那么,关于道德与法治的优化教科书是什么?首先,更多地关注“学生”和“学生”的概念。基于教科书对学术材料的定位,更多的问题和任务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其次,多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突出活动和生活。时间在不断变化,学生的生活环境在变化,新的教材更加符合当前的社会生活需求。第三,自然有必要注意对法治的认识。教师应阐明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法律是基本道德和最高道德。必须明确的是,课程标题中的“法治”不是法律领域的定义,而是教育领域的“法治教育”问题。

它更多地侧重于教育学生从小就树立健全的法律概念,了解法律框架并增加对法治的理解,而不是要求掌握法律和法律研究。例如,许多专家认为,儿童不宜在较低的层次上谈论“法律规则”,他们建议谈论“规则”。例如,“校园命令”中的“命令”一词意味着“了解规则”。“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不仅涵盖了生活伦理,而且渗透到社会规则和与之相关的法治中。正如易连云教授所说:对老师的道德水平的考虑是从他离开舞台那一刻开始的!在道德成长方面,老师是同行,在法治研究中,老师是学生领袖。
        (二)遵循道德法制教育的方向
        2011年在课程标准的版本中,很明显,道德课程之一是“生活方式”。理解这一点可以解决许多教师的困惑,即“教科书中没有太多内容要教。”根据“教科书”和“道德与法治”的逻辑,遵循“教科书”和“煽动性教科书”的逻辑,认为教科书的内容很小。因此,无论是德育还是法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孩子书籍中所写的道德和法律知识,而且要发展孩子对法治和生活和工作实践智慧的理解,并鼓励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因此,为了拥有一个好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我们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阐明他们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当前的道德法制教育必须理解两个方面:一是主要和次要的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课程仍然是基于道德教育的传承,因此法律教育的渗透也随之而来。第二个是根本上一致的关系。无论是德育还是法治的渗透,都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征,并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这是一种道德感,也是对法治的警惕。以黄玉彤2017年教授的“成为学习大师”为例。城市竞争。通过指导学生详细探索如何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成为有爱心的人并发现知识,老师结合了不同的场景,使学生能够发现一个共同点-一种“安全的出路”。然后,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及其趋势,并广播有关公共场所安全出口的相关法规。
        (三)迫切需要在课程整合和实施方面促进研究和经验
        为了使道德教育和法治卓有成效,我们必须充分理解本课程的全面性,活动性,开放性,生活性,研究性和实用性,站在人类教育的高度,超越学科的限制,看我们是否能够真正解放教师并造福学生。随着考试和评估系统的根本变化,教师很难改变对角色的认识。由于受困的“学科老师”的长期作用,很难超越学科的界限。成尚荣先生曾多次说过:“道德老师的观念超越学科。学科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老师。作为道德老师,首先要认识到道德的价值;其次,要有良好的道德风范;其次,要有良好的道德观。最后,德育基于学科的特点。作者了解到,无论教师教什么,都应该首先是德育师,而不是在谈到德育时要考虑班主任和德育主任。认为应该由负责老师处理。
        简而言之,教育和培训改革一直在进行中。作为思想道德课的老师,需要运用几种有效的方法来积极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便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生活,对与错以及价值观。具有世界观,对法律制度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是一个熟练的公民,对社会和国家都有好处。我认为:只有不断改善自我教育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并按戒律真正进行教学,只有不断加强教育培训中的专业学与教,不断创新和巩固基本技能,提高人文素质和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值得。
        参考文献:
        [1]吴宁.校企合作背景下思政课道德与法治一体化教学的方向与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5(8).
        [2]王烨,阳叶青.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看社会治理[J].人民论坛,2014(35).
        [3]王秋波.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山海经(故事),2016(12).
        [4]张翠梅.公民德性的三维建构与法治秩序生成[J].学术交流,2014(11).
        [5]王智慧.“法治中国”视阈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问题探析[J].文教资料,2015(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