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晖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白沙小学,福建三明,365001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正逐步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践行。协作学习模型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型,可用于主题教学,用以指导和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和协作学习,并更好地实施新的课程改革。本文重点讨论小组学习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讨论,期望能够给其他教师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科学;应用研究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认识到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并且教学活动步入正轨。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将小学科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也可以为教学活动带来新的活力和活力。由于教师在实践中经验的不足、理论探讨与实践需求相脱节,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笔者将汇总自身实践经验,以分析和讨论相关的应用情况。
一、小组合作模式的简要说明
协作式小组学习是指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或任务的材料,并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协作学习和探索,以获取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协作学习可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艺术,团结互助的概念以及探究精神。通过在基础科学教学中使用它,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首先,它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主题的理解,鼓励学生在研究中的自主性,协作性和学习性,使学生对自主学习产生兴趣,并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其次,通过轻松和自由的环境;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并鼓励他们通过协作学习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程中,许多教师使用“一堂课”方法。没有足够的时间让调查和学生思考和研究。因此,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这对于自然科学的教学是不合适的,因此教师需要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和集体协作。在将小组学习方法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时,教师应依靠“自我指导,协作和参与”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独立和协作学习技能以及良好的学生学习能力、习惯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可持续发展。小学科学课程是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为了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以便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同时学习小组合作。通过学生之间不断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在他们的学习和实践领域中获得科学知识,并取得全面的进步。集体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学习合作社仍然只是正规的,没有真正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式教师需要反思并改善实施协作式小组学习所带来的挑战,以使其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实行团体合作制度的战略
(一)科学处合作组
在我们小学科学的常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会根据学生所在的位置将前排和后排的四到六个学生分成几组。但是,学生名额通常按学生从短到高的顺序排列。一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生的组合就不足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互相帮助,这不利于学生。学生的最佳组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基础和文化背景都不同,因此他们还将了解新知识。集体学习可以并且确实考虑到了学生的不同感受和理解,并了解了整个课堂的好处。因此,在科学教室中分配小组时,应遵循“小组内部异质性和小组之间同质性”的原则:首先,每个小组的人数应合理,前提是通过协作进行小组学习应方便且简单,通常是4到6人组成一个小组。第二种是根据学生的详细知识水平,个性特征,学习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分组、评估,以便不同级别的学生可以互相鼓励和改善,并在他们之间进行公平竞争。第三,每个组成员资格不是固定的,可以更改。根据教室中的不同活动,可以自由地将小组成员召集在一起,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对小学学习的热情,每个学生都必须有机会表达自己并提高自己。
(二)制定合作学习规则
许多理科教师还努力练习新的小组学习策略,但是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教师会发现此类问题通常出现在初级科学教室中: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会热情地开始思考。当讨论时,似乎整个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实际上,教师巡视来回就会很容易的发现这只是一种假的小题大作:场景混乱,学生无法讨论任何答案,只有个别成绩更好。学生们盲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其他学生则无意识,好像整个学习过程没有共同之处,这样的协作进行小组学习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团队协作学习系统和规则,只有教师制定了一套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他们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真正获得小组学习的好处。
1.团队成员应合理分配工作并履行职责
每个小组应有小组负责人,录音师和发言人。组长应选择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并了解团队服务的学生,以便每个组都能集中精力。如果小组组长是小组成员,则分工和协作将更快,小组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实际实验操作和情报活动将更加顺畅。记录员应该是写得很快并且手腕清晰的学生。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协作记录重要的小组内容。演讲者应选择思维清晰,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小组学习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每个小组成员必须互相支持,积极合作,做好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为小组成员的团结而努力。
2.指导学生建立小组合作规则
学生是小学科学中的关键部分。新课程改革积极支持这一概念,以掌握学习计划。因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为小组学习制定小组学习规则。学生自己可以设定条件,如果设定的规则不会被学生被动接受,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和研究加以解决。这些规则在学生看来不是负担,可以不时提醒学生小组合作而制定,如果违反这些规则,学生将自愿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
(二)结合教学内容和理性协作学习
许多教师不熟悉新课程概念。为了应用新的学习方法,协作式小组学习在小学的科学课中被接受,而不管课程是否必要。实际上,无需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可以解决过于简单的问题,并且有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也难以讨论结果。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需要使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并且通过选择正确的选项,它可以真正发挥作用。
还有一种现象是,一旦教师问了一个问题,学生就没有给学生时间来独立思考,而是开始组织学生讨论。在介绍该主题之前,三到两分钟的讨论会议结束。
比如,学习有关绝缘和导电性的电气相关知识。学生本身缺乏科学思考和认知的基础,需要足够的时间从感知思维发展到理性归纳。教师与学生的讨论过于正式,仍然主观灌输被认为是教学的主要思想。这种协作式小组学习不仅不能达到小组协作的目的,而且会阻碍学生组建小组学习合作社,这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协作小组学习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和协作,同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应仔细计划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这些问题需要很复杂,但又不要太困难。通过自我合作和交流,使学生了解重要和困难的课程主题,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简而言之,协作小组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支持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开展科学知识研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在小学生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组织与调控,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充分利用小组学习,使我们的基础科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目标与追求[J]. 梁昌勇. 天天爱科学. 2016(18)
[2]小学科学《做一个钟摆》实验器材改进[J]. 蒋云娟. 浙江教育技术. 2011(03)
[3]立足学生学习 建设小学科学特色空间[J]. 张海燕. 浙江教育技术.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