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广东省兴宁市水口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品德,以帮助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小学德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但是,有的教师的教育理念仍然很传统,从而使得德育教育的效果还不是很好。
关键词:小学德育;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小学德育的发展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创新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发展德育的重要性。小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这是小学生的世界观、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更加重视德育教育工作,找到德育教育工作的方向,促进学生德育、智力、身体、审美的综合教育。
一、小学德育的背景和意义
社会和民族意识,思想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和民族意识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增强学生的爱国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教育,增强认知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小学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思想道德和性格还不成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当前,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可以鼓励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体现社会的整体素质和精神。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不仅在经济、政治、科学和技术上,而且在民族文化和社会素养上都反映了全球竞争力。因此,小学德育对学生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有效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小学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常常过于注重盲目地讲理论知识,只是说教会了学生但使学生感到无聊甚至没有动力。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学习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工具在学生面前展示影视资料或视频动画,展示某些道德教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
例如,当教学生纪律时,教师可以首先播放视频,使学生了解忽略纪律的严重性。再让学生思考:如果每个人都不想受到纪律约束,那么会带来什么后果?这个问题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深刻思考。然后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指出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并督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最后再播放正能量视频,教学生遇到问题时该怎么做,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德育教育中,学生可以受到很大的启发,其效果与纯粹的理论教育完全不同。
(二)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并树立榜样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恪守诚实和客观的原则,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要在学生犯错时具有宽容和理解的能力,合理地分析学生的错误,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可,使教师能够理解学生的内在思想,并帮助学生纠正不足,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在开展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应不断提高、增强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纠正缺点,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自律和管理能力。此外,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德育教育的顺利发展。
(三)加强课堂德育管理
除了教授所教授的科目外,教师的主要教育工作是指导班级工作,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因此,加强课堂管理也是德育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使班级里的学生都有发言权。在规范班级管理时,有义务遵守班级规则以遵守制度。第二,教师可以创作有趣的德育歌曲,以便学生陶冶情操。第三,使用协作学习方法,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以便小组成员可以互相监督。学生不遵守道德规范将被扣分,而那些品行端正的学生将被表扬,让学生有机会分辨是非,这在塑造未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与有学生有效沟通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还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及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这样,如果学生在德育方面遇到问题,教师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提高德育管理的有效性。为了充分理解学生,教师应注意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并积极运用有效的沟通方法。为了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敞开心扉并发现问题,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到“爱”。小学生非常敏感,对教师的语言和行为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为了获得支持,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并影响学生,以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例如,在对某些学生的错误做出回应时,首先,教师不应盲目进行批评和指责,而应让学生理解错误的原因,然后“开出正确的药方”。在小学,由于学生的身心还很不成熟,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此时,教师应及时了解原因,并合理处理。这样学生才能在爱的教育中得到充分认可。通过了解自己的错误,学生可以完全纠正错误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学校和家庭中同步学生的学习成果,相互交流教育方法和经验,同时加强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五)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室是小学生学习的关键场所,在培养小学生的品格中起着重要作用。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为了培养学生课堂管理的“主人”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制定班级成员要遵循的规则,提高学生的意识,让学生有意识地遵循规则。其次,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自己完成工作;第三,组织各种专题班会,以调动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如今,社交网络非常普遍,阻止学生上网是不现实的。互联网虽然有缺点,但也有优点,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为小学生创建专有的网络平台是让网络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在学校网站上创建一个教室区域,以显示学生的文学和绘画作品,提高学生参与网络的热情,并设置聊天区以促进学生交流。包括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和游戏,以促进学生课后的娱乐。通过该网站,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并使用该网站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结论:简而言之,为了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教师需要更加重视德育,正确认识德育的意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使学生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的独立发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加德育活动。此外,教师还应着重发展自己的能力,为学生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并提高小学德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海生。小学开展德育工作有效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报刊荟萃,2018-06-20
[2]孙斌。有效利用网络环境推进小学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