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雁飞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双莲初级中学 524803
摘要:作为中学教育关键性环节,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是促进学校管理关键性途径。然而,初中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正处于叛逆阶段,班主任需要承受很大压力。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班风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鉴于此,本文将针对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质量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初中班主任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充满了艺术的工作。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精神发育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必须谨慎,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坚持德育工作的起点,运用智能管理模式,打造良好课堂管理环境,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事实上,班主任德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显然更多。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学班主任必须进一步总结德育的艺术,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一、初中德育问题分析
首先,大部分班主任对中学德育的理解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时代已经来临,初中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得各种信息,如果处理不到位,这些斑驳的信息反而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再加上受到长久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德育教育呈现出形式化,往往只是为了能够应付上级考核,并没有有效细化以及落实德育教育理念以及德育教育对策,导致德育效果不佳。
其次,在德育过程中,有些班主任无法满足学生的具体需求只要告诉学生社会的需求是什么,教给学生他们应该如何发展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但对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没有提供正确的说明。这样,由于缺乏完整的德育体系,使得德育教育逐渐分散在班级管理中,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最后,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直接的影响班级管理效果。但从目前来看,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仍然坚持传统德育教育方式,生硬指责以及过多说教无法发挥德育教育作用,甚至会激发学生逆反心理,往往只是适得其反,德育教育管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甚至给道德教育带来许多困难。
二、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班主任应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并提高其道德教育的质量
因为班主任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相比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说,班主任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显然更长。因此,班主任的思想行为和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初中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激情和好奇心,但是他们的思维品质还不够成熟,没有处理事物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为此原因,作为学生“影响力之源”的班主任,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及时发展和加强对自身德育观念的学习,巩固现有经验和成就,将其科学地用于道德教育中。此外,中学德育仍然处于薄弱环节,班主任可以定期参加讲座或者培训提高自身对德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德育的质量,充分发挥德育教育渗透作用,促使学生在实践和学习中掌握正确道德思想,将思想道德教育、意志品德教育与人生理想教育等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使学生形成顽强的信念。
(二)德育与心理学的融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进入初中的学生也是他们生活的转折点。这个时期的学生在过去的几年中,思维已从经验性逐渐转变为理论性,由懵懂逐渐转变为成熟,但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容易产生偏差,变得固执和极端。因此,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的方式将道德教育灌输给学生显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德育方式要灵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温暖,而不是仅仅感受到教师的说教。此外,初中生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但是他们对于事情的认知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和教师以及家长产生冲突,这就是所谓的“叛逆期”。因此,班主任作为在学校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力量,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照顾和耐心。引导学生同学之间沟通与交流,利用调查问卷、面对面访谈等方面来深入了解学生。同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避免将学生划分层次,诸如,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班主任需要给予学困生足够关注,避免直接斥责,尊重学生。简而言之,班主任的道德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避免引发学生的叛逆。尽管学生在这个阶段还不成熟,但作为他们“心理咨询师”的班主任应保持耐心和智慧,灵活应对学生的问题,并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和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
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老师和父母的共同参与。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希望班主任到自己的家中做家访,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怕班主任跟家长“打小报告”,另一部分人则是担心由于他们来自单身或贫困家庭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很高的自尊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改变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放下心中的戒备,建立起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树立起学生的信心,使学生敢于面对现实,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此外,参与必要的社交生活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筹款活动,照顾孤寡老人,进行环保活动等。最后,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中评价学生的表现,用鼓励的话语激发学生进行道德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班主任要具备德育的创造力
面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认知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应以协调的方式发展。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必须能够跟上学生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创造工作机会。因此,现阶段的班主任应该具有创造能力,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适合学生的德育方式。所以,班主任应该更加注意学生的言行,甚至是一些微妙的变化,推测学生的心理从而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
(五)高水平思考能力
班主任需要对学生有准确而全面的理解,能够通过观察了解学生产生思维变化的根本原因,找到学生的缺点以及对道德认识不完善的地方,分析和评估学生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具备强大的思考能力,能够看到学生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策略,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六)德育的制度化
德育管理必须到位,德育必须行之有效,其中一项重要标志是弄清课堂教育是否得到落实。班级道德教育是否成功,关键问题是班级风向是否正确,只有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班风,学生才可以在班风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班主任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德育目标。通过班会或者其他班级活动有效发掘学生学习潜力,鼓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发挥个人特长,提升学生自信心以及班级荣誉感,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班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结语
简而言之,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非常的繁琐,但是教书育人是其最重要的工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将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在教书育人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实现班主任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庞琳.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浅谈[J].职业,2017(15):97-97.
[2]张成仙.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7,39(S2):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