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侯端生
[导读]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是就课文讲课文

         侯端生
         鱼台县实验小学 山东 济宁 272300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是就课文讲课文,缺乏一定的拓展延伸,所以学生的阅读量普遍较少,甚至未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阅读能力普遍不强。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是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显著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使每个人都能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也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主题阅读是指在某一主题的引领下,将契合主题的相关作品关联在一起,从而组成一个开放性的阅读视域,这有利于学生在关联阅读中深刻理解作品内涵,以及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中巩固知识应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和语文阅读素养,从而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主题阅读的概述
         随着语文教材的不断更新,语文教材已经基本能与小学生实际能力与理解能力相匹配,这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更高,为主题阅读课程开展提供了便利,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主题阅读,顾名思义即确定一个主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阅读文本进行解读,这种阅读方式能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主题。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小学生读书时间少、读书量远远不够;第二,课堂阅读教学仍以知识体系为主,过多注重思想内容、词句、段落、写作方法的分析与指导,讲问过多,忽略了对阅读整体性的把握;第三,小学生的阅读缺乏有人文意义的主题引领和深度指导,使学生的阅读处于杂乱无章、浅尝辄止;第四,阅读教学中还是过多重知识,轻情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生成和发展的需要;第五,老师阅读教学大部分还停留在以教材内容分析为主,学生的课堂学习还沉浸在传统听记为主。由此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阅读的内容、方法、数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弱化,人文精神的缺失乃至民族文化的退化,而在语文阅读中渗透人文精神是历史的传承、时代的要求和教育的呼唤,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三、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
         (一)精选内容,确定阅读主题
         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主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选对主题,找到学生情感的共鸣点,才能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他们对阅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先确定好主题,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和阅读主题相关的各种资料,从而完善学生的阅读知识体系,丰富他们现有的认知。
         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契合《秋天的雨》以及《听听,秋的声音》等文章提炼出“美丽的秋天”这一阅读教学主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秋天有哪些美丽的事物?”或者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秋天的美丽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让学生在积极的想象和思考中充分理解秋天的美和相关知识点。然后,充分契合主题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在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当教师科学地确立阅读主题之后就需要充分契合这一阅读主题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


         (二)创设主题情境,挖掘阅读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单元整体阅读教学,这也是主题阅读的特点之一。而且教师需要根据主题进行文章排序,掌握主次顺序能使主题阅读更加有效,那么同主题如何进行排序呢?由于主题阅读的第一篇文章将决定着学生以后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适合主题情境的课文作为主题阅读的第一篇文章。在主题情境中,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蕴含的中心思想,进而继续开展更多同主题课文的阅读。另外,教师可以将每单元开始部分的“单元导读”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单元重点,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就会自主去对比课文主人公的童年与自己想象中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差别,最后教师进行课堂讲解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由于小学生并不熟悉抗战时期的历史,他们在阅读时无法理解其中的战争和革命情怀,因此阅读的兴致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感受五位战士的英雄气概。这样,学生在以后阅读同主题的其他文章时,会产生更加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历史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三)结合课内外阅读,拓展知识获取渠道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课文,只在一篇文章中找学习的价值,这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所以,教师在讲解范文时需要结合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组织好其中的相关主题,采用思维导图式的语文阅读方式,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层次。例如,在阅读文章《我的老师》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主题式阅读教学方法,并且结合课外的相关文章对本次阅读教学进行延伸和拓展。教师要找一些与之类似的阅读篇章,在课堂中向学生依次展示出来。此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让他们首先找到这篇文章中的主题,之后可以为每一个小组分发一篇文章,让他们结合这两篇文章的主题,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并且依据主题对两篇文章进行交流和探讨,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根据主题把文章串联起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的老师》这篇文章,而且能让学生学习到课外的阅读知识,收获非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知识,这对他们以后的语文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积累过程。
         (四)深人探究主题特点,掌握阅读主题学习技巧
         在确定好阅读教学目标,对阅读教学的主题进行划分和确定后,需要对各个不同主题的特点进行深人研究和探讨。主题式的阅读教学实质上就是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教材文章进行主题维度上的分类,并且根据这个维度和分类实施阅读教学计划。因此,只有对不同的主题进行特点的分析和探讨,才能够对各个主题的阅读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一个语文阅读教学和学习的大致框架,这既是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本质所在,更是对语文阅读系统地进行掌握的有效途径。主题式的阅读教学本身就是高效率和髙质量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加深对主题的研究,才能使主题式阅读教学不断向内深化,实现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是对特定的主题进行的阅读教学,力图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语文教学方式,减少教师烦琐讲解和低效率教学行为,让学生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涂锦文.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12):90.
[2]陆加美.关于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情感读本,2019(33):40.
[3]刘双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78.
[4]黄艳.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J].知识文库,2019(16):96.
[5]于红霞.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讨[J].科普童话,2019(36):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