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大春
浙江省台州市金清中学 318058
摘要: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生活和世界观的基础。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有着突出的个性,崇高的理想和独立的见解。由于生活经验浅薄,他们对大多问题的思考都处于理想状态,不能找到介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平衡点,很容易因此而产生内心的冲突和困惑。所以,他们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群体。而且班主任并不仅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和领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在心充分发挥理健康教育作用,并注意各种心理因素,尝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学习情绪上的自我调节,正确地对待失败和压力等。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中班主任;工作管理
高中班主任的课堂管理水平决定了学校的教育程度以及教学质量的好坏。在课堂管理中,特别是在高中管理中,管理的方式和尺度十分重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负责人,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班主任可以在上好一堂课,提高学生学科掌握程度的同时,调整学生的心态,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要全面落实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不断学习班级管理规律,形成一定的管理特点,推动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长。
一、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营造舒适优雅的心理氛围
学生多数时间都是待在班级环境中的,并且多数活动也都是在班级中进行的,所以班级环境的合适与否对于学生成长来讲非常重要。班主任必须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特征,着力于良好班级环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出舒适优雅的心理氛围,从而使得学生健康成长。
在实际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创设班级环境主要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其中,硬环境主要指教室外部条件的美化和协调,通过更新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硬环境的创设相对来讲较为容易,只要教师带领学生齐动手,共同维护便能够很好的完成,而要想创设良好的软环境就较为复杂了,软环境主要包括:班风、学风以及班级凝聚力等,软环境深入影响学生的健康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让学生都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能够积极为班集体做贡献,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团体活动,让学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并围绕着该目标而共同努力。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职责,让学生自己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这样学生在任職过程中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在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班集体的荣誉,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共同为班级服务。以此来更好的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全面挖掘各种心理因素,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班级小组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层次结构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归属。学生是否能在学校感到安全,是否可以被老师和组织接受,受到班级其他同学的照顾和尊重,都取决于学生的人格是否可以正常发展。能否使自身需求得到满足,而不是被忽略和压制,如果学生被剥夺了满足基本需求的机会,或者满足需要的行为不断被阻挠和大段,都会导致学生的行为异常。在这种缺乏友情与爱的氛围中成长孩子的内心深处充满着恐惧,焦虑,孤独,自卑,怀疑甚至仇恨。以至于影响他们的日常情绪,学业进步和情感发展。
这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为学生创造和谐温暖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温暖与支持,逐渐形成对班级集体的归属感,然后喜欢自己所在的班级体,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因此,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墙壁上的空白空间,组织学生共同努力,创建一个班级“成长树”。这个“成长树”可以由班上每个学生的目标或理想组成。使学生每次进入教室都能够感受到班级其他成员的关怀,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当学生心情不好时,班主任可以放一个“班级发泄箱”,让学生把自己的压抑想法写出来发泄沮丧的情绪,
此外。班主任可以根据情况与同学交谈,并成为学生的心灵伙伴。面对激烈的中学学习环境,学生的内心充满了忧郁,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学生往往会失去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在管理学生时,班主任需要投入更多的个人情感元素。对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只有班主任是真正的热爱学生并积极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才可以使学生能够体验学习过程带来的快乐。在照顾学生时,班主任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对学生投注的“爱”的程度以及方法。高中生和班主任之间很容易发生摩擦,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彻底理解和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从而进行管理手段的改革调整,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计划。
例如,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经常去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生活情况,以便照顾和指导学生,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而且还是学生的朋友,处理好师生关系很容易打开学生的心扉。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就像学生的亲生父母一样,应该像对待孩子一样热爱照顾和帮助学生,让学生在压力重重的学习环境中放松身心。
三、善于倾听并发展思想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内心,有各种问题需要解答,各种情感需要宣泄,各种忧愁和痛苦需要倾诉,各种异样的行为需要理解。如果老师以一个好朋友身份出现,中学生就愿意接触、愿意沟通。他们的宣泄、倾诉以及师长们的解答、理解,不知不觉中会起到很好的疏通,引导作用。事实上,在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都可能会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加以调节,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采取针对性的举措并促进课堂发展管理进度。然而大多数高中生都羞于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迷茫与彷徨,不敢跟班主任诉说。作为班主任,需要照顾好学生的情绪,尽量多的表扬学生,不在公众场合批评学生。学生进步时,班主任应适当鼓励和赞扬他们,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受到老师称赞的学生为了再次得到表扬,将会更加努力的学习。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教育的目标,还带给了学生更多的动力和自信。同时,班主任一定要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亮点的优势,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他们取得了进步,即使很少,班主任也应该及时表扬和认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调整学生的心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简而言之,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的过程中,绝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简单说教。相反,应该将其视为一门艺术,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利用心理咨询技巧和技术,将耐心和关怀传递给每个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良.关于高中班主任如何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18(36):95-95.
[2]杜朋花.高中班主任管理风格对班级凝聚力影响的分析[J].华夏教师,2018(30):94-94.
[3]张周凯.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指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9):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