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学具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2期   作者:吴浩杰
[导读] 教学用具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操作
        吴浩杰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周巷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
        摘要:教学用具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需要合理的使用学具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数学教学;学具使用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小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他们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师完善数学课堂教学造成了阻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只有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而对教学的手段和课堂的模式进行创新,才能适应学生的变化,实现更好、更高效的教学。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教师合理地利用教具、学具展开教学十分必要。
        一、通过学具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手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老师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这都充分的说明动手操作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遍地讲解。让学生操作学具,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一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弱,所以在课堂上经常会玩学具。如在学习认识数字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带小棒,在上课之前就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先放好,听到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再摆、再动,老师说放好的时候就不能再动了,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1]。  
        二、通过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用一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两位,有些学生在面对两位数的时候会觉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就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数学题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2]。
        三、注重学具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学具
        教师教具的使用,不仅只是为了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可为学生的学具操作起到引路示范作用。所以,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创设情境,让教师手中的教具和学生手中的学具一起动起来。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为学生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自然,而且来源于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更能让他们牢固的掌握,形成表象。学具操作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能体现出数量间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会计算方法,掌握运算法则,实现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首先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提前预设操作的时机与策略,确定操作的步骤与规则,设计操作时学生要观察思考的问题;其次,课堂中适时地引入学生动手操作,灵活地引导学生处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操作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讲究实效,避免流于形式[3]。
        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具学具。在教学中,操作的主体不同教具学具的选用应有所不同。教师演示的教具应大一些,便于全体学生都能看清,颜色鲜艳一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用的学具可简单一些,以免无关属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中要尽量采用活动教具,因为活动教具容易引起注意,容易被知觉,它更有利于使知觉的主体与背景分离,使主体更加鲜明。同时,活动教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教学重点,便于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
        四、结束语
        让学生动手操作,强化了感知,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儿童接受;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实践活动不能脱离教学而变成单一的、机械的、无目的性的操作,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迎春. 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学具[J]. 新校园:阅读版, 2017(4X):104-104.
[2]龚维红. 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05):P.115-115.
[3]曾绍华.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教具的科学使用[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24):0234-0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