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种方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2期   作者:王昀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崭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应运而生
        王昀
        河南省新蔡县韩集镇初级中学 邮编46354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崭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应运而生,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从“创造合理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效率”、“运用信息技术扩展知识”“组织实验活动提高实践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讨论使用各种方法来优化物理策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学;教学质量
        物理是面向初中学生的一门新的科学学科,它扩展了小学科学知识,并通过系统的知识结构向学生教授简单的物理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思想和学习习惯。由于物理知识是运用物理思维总结出来的抽象定理,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乏味,教学效果较差,所以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已成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优化教学质量”为主题,分析如何采用多种方法,有效地进行初中物理教学。
        一、创造合理的情境来激发兴趣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风格比较僵化和单一。当面对复杂的物理公式时,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通常会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下降。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场景中进行有效的物理学习,不断助力学生物理综合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课程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并了解光反射的规律,我将利用有趣的问题进行教学。首先,我会问学生:“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太阳,火焰,电灯和其他物体呢?”学生们积极地回答:“因为其他光线照射到了这些物体的表面,然后又反射到了我们的眼睛中,所以我们能看到它们。”这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将使学生初步认识光的反射这一知识。然后,我将加深问题的难度,例如:“那么,你知道光的反射路径是什么样的吗?应该如何看到光的反射路径呢?”并鼓励学生做出大胆的猜测。在猜测的过程中,除了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外,我还将根据实验发展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我将关闭教室所有的窗户,使用封闭黑暗的环境,为学生呈现光的反射,并结合光的反射的传播路径,依次告诉学生入射光,入射点和其他知识。最后,在学习了相关知识点之后,我还将要求学生使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例如:“交叉口处放置凸面镜,汽车后视镜...”,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主动讲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总之,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以提高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但是合作有其优点和缺点。高效的合作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意识。而普通合作只是合作的一种形式,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高效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还应适当参与到合作中,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时,为了确保合作的效率,首先,我先为学生播放了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视频,并让小组学生总结了实验的结论,使学生初步认知了教材知识。然后,我为学生讲述了设计实验方案的原则,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接着,小组学生合作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探究,并根据实验结论,合作探究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有关知识。最后,我对小组学生进行了点拨,解决了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学生讲解了教材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消化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课下,小组学生合作回顾了教材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效初中物理教学的施教提供了保障。总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创新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现状,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取得了极大的教学效益。


        三、利用信息技术扩展知识
        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更直观,更生动地在学生面前展示更复杂的物理知识,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利用视频和音频呈现物理知识以及物理学习资料,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扩展知识点,从而能够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组织实验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是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教育形式。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多样化的物理课堂实验来有效提高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多样化的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显着降低学生学习新的物理知识的恐惧感,并在观察和操作中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教材物理知识的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知识时,需要在课堂当中组织多样化的物理实验,以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和探索物理知识的成就感。
        (一)演示实验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利用课堂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有关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物理实验进行知识传授,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并指导学生在观察和学习过程中建立物理知识体系,为学生以后的物理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示范实验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当中的具体内容,为学生示范实验操作,让学生认真进行观察与分析,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在教师示范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的实验操作上,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示范实验操作,可以让学生明确如何进行规范地操作,从而能够减少实验的误差,增加实验的可信度。总之,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示范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要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学生自主实验
        初中学生学习了很多物理知识并进行了多种物理实验操作培训后,老师可以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利用他们掌握的基本物理知识和实践经验来认真进行物理实验,以逐步帮助学生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对物理操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物理综合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电阻”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增强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效果,笔者在课堂上为学生组织了“探索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物理实验,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效果,笔者根据教材知识向学生介绍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并帮助学生准备了实验器材,如电池组、电流表、电阻器和开关等设备。接下来,作者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思考了以下问题: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并让学生进行了假设。之后,学生根据笔者的指导进行了实验操作,并对实验数据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最后,笔者肯定了每位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并对每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分析,以及良好的物理学习态度表示了赞赏。总之,通过自主实验,学生不仅实现了物理自信心的建立和在物理学习中成就感的提高,而且通过实验操作实现了物理实践能力的提高和进步。
        总而言之,采用多种方法可以较好地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为物理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初中物理教育实践者需要重视多样化教学策略的运用。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物理教学策略是灵活且易变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切实可行的策略开展物理教学,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震.优化初中物理课堂反馈教学质量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8):64.
        [2]张兵.借助初中物理小实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7):64-65.
        [3]张振江.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初中物理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6,(1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