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趣味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2期   作者:王传喜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对于诸多事物都拥有着较盛的兴趣探索欲望
        王传喜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研和街道南厂小学  邮编:653106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对于诸多事物都拥有着较盛的兴趣探索欲望。基于小学生的兴趣发展,教师可以构建更具趣味性的数学课堂,使小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愉快的进行知识学习。但在当下时段,部分教师对于小学生趣味教学重视程度稍有不足,教学方式依旧沿用传统的板书教育,为小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较为枯燥的同时,还难以降低数学知识具有的抽象性。对此,教师应及时改观自身的教学理念,将数学教导与小学生的个性成长相结合,制定更适合小学生接受的趣味教学,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快速增长。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知识;教师;趣味
        趣味教学即为教师立足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开展的高效教学,既能够满足小学生日益增长的数学知识需求,还能够保障小学生自身的个性成长。
        一、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手段组成
        (一)趣味游戏教学
        喜欢玩游戏是每一位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于游戏的喜欢皆来自于自身的个人意识引导。趣味游戏教学则是教师将数学知识的教导与小学生的游戏活动相结合,使小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融入游戏当中,释放小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还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充沛的活力,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二)趣味生活教学
        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对于生活事物拥有更强的亲和力。趣味生活教学即为教师将小学生常见的生活事物带入到小学数学的教育当中,使小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下进行知识学习,有效降低数学知识抽象性的同时,还能够减轻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抵触心理。
        (三)趣味拓展教学
        数学的广泛性决定了该学科的知识不会仅局限于教材书本当中,在其他领域还包含着更具深度的数学内容。趣味拓展教学即为教师利用与教材内容存在一定关联性的课外事物对小学生进行知识教导,通过更为丰富的课外素材来增加小学生的数学阅历,使小学生可以养成更为完善的数学思考能力。
        二、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手段有效应用分析
        (一)使用趣味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乐趣
        乐趣是小学生从事某种活动时主观的心理活动,学习乐趣则是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探索的积极意识活动。教师使用趣味游戏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乐趣,以接龙、比拼等形式进行游戏活动,使小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动力,使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
        例如:教师教学“加减运算”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运算抢答的游戏,教师提出具体的运算题目,然后小学生进行计算,最快得出正确答案的小学生获得一分,最先累积七分的小学生则获得游戏胜利。“同学们,第一题是65-56+17等于多少,赶快抢答”教师提出较为简单的第一题。一名小学生计算后进行回答:“老师,这题等于26”。“这位同学的计算又快又准确,其他同学要加油啊。第二题是35-19+46-28等于多少”教师适当提高难度提出第二题。另一名小学生进行抢答:“老师我知道,这题的答案是34”。“大家都这么厉害的么?第三题是假如老师有15颗糖果,A老师有6颗、B老师有9颗,那么我需要给这两位老师各多少颗糖,我们手中的数量才能保持一致呢”教师更换角度提出第三题。

有一名小学生举手表示:“三位老师手中糖果数量相加15+6+9等于30,手中糖果数量一致就表示每位老师需要拥有10课堂,所以10-6=4、10-9=1,老师您需要给A老师4颗糖、B老师1颗糖”。在运算抢答游戏中,教师不仅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现阶段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为数学教导增加趣味性,进而在愉快的抢答游戏环节中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
        (二)运用趣味生活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小学生能够切实理解、掌握教师所讲述的数学内容并将其灵活运用,拥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小学生对于知识学习往往可以保持更高效的状态以及强大的自信心。教师运用趣味生活教学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可以发挥小学生更加熟悉生活事物这一特点,使小学生通过生活事物、场景来挖掘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增强小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结合生活场景进行知识教导,让小学生通过观看生活事物来增强其对于图形知识的认知。“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的诸多事物都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比如我们的数学课本,它从上下左右四个角度看都是不同形状、大小的长方形,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生活中哪些事物也是长方形构成的呢”教师结合生活事物提出问题。一名小学生迅速举手回答:“老师,装鞋的鞋盒子、教室里的课桌都是长方形的”。“说得很好,那么老师又有问题了,在这个饮料瓶上又包含了多少几何图形呢”教师展示手中的饮料瓶并提出问题。另一名小学生表示:“老师,这个瓶子从上下看是圆形的,从正面看瓶身与瓶口中间部分是三角形的、瓶身则是长方形的”。教师结合生活常见事物进行知识讲解,使小学生主动去思考其中包含的图形知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观察生活事物的能力,还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趣味拓展教学,扩大学生学习范围
        学习范围即为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掌握的大小和面积,教师为了塑造小学生更加全面的数学基础就意味着不能单纯进行教材知识教导,还需要让小学生进行课外知识学习。教师利用趣味拓展教学来扩大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范围,以多种优秀数学内容作为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载体,使小学生能够在更为广阔的数学知识海洋中“遨游”,从而为小学生奠定更为坚实的数学功底。
        例如:教师组织小学生进行课外书籍阅读,为小学生推荐优质数学读物。如《数学绘本》,该书一改传统的枯燥数学格局,以更加新奇的角度讲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比如各种事物大小的比较、用我们的身体测量距离、辩论货币的使用等等,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可以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使其掌握较为基础的数学知识。又如《引领数学风暴:我超喜欢的趣味数学书》,该书籍较前者而言就上升了一定的高度,小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才能看懂,该书集知识型、趣味性、娱乐性于一身,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极具实用意义的内容以及高效的解题方式,最大程度展现出数学知识的特点与风采。书籍内容包括了数的计算、量的计量、几何图形知识的初步认识、生活应用题等多个方面,可以有效与小学生课内知识所学进行融合,从而为小学生奠定更加夯实的数学基础。教师以课外书籍阅读的形式进行知识拓展,既可以满足小学生当下的阅读需求,还可以在更具趣味性的课外知识学习中巩固当下的知识掌握,进而在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学习中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和基础的塑造。
        总而言之,教书育人其核心在于“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知识教导的同时,时刻注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构建数学趣味课堂,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以生动、快乐的过程进行数学知识教导,既满足了小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需求,还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使他们的数学天赋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将多种趣味教学手段结合使用,最大程度降低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枯燥性,让小学生更加主动的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进而促进小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郭美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学习的趣味[J].新课程(上),2018(06):55.
[2]谌伦惠.试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8(06):78.
[3]杨超.以生为本,构建趣味课堂——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教学实践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8(05):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