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伟
滨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很多物理定律来源于生活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验证。因此,将物理教学生活化是非常必要的。针对盲人的视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化教学,抓好教学导入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盲校;物理;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61
盲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6年版)明确指出:“盲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所以,物理教学贴近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1】盲生由于视力限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有着比常人更大的困难,而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知识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进而更好地生活。因此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更为重要。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虽然由于视力的限制导致盲生很难通过明眼人的方式方法去探究学习,但他们对生活中蕴含的某些物理知识却不陌生。因此,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知识敲开他们心灵的窗户,激发他们的思考,合理地引导,同样也能达到学习新知的目的。现就这几年在物理教学中的一点心得谈谈生活化教学如何在视力残疾孩子中更好的进行。
一、教学导入中的生活化
一节完美的课堂,必然要有一个好的导入,特殊教育课堂对导入的要求更高,对生活化的要求更高。物理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初中物理教学导入应从生活与物理的联系出发,给学生营造一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感觉。【2】
(一)用生活化场景导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所学的知识同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情景相似或相近的时候,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容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在他们生活周围与物理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关注学生有切身体会的生活原型,从中引出所学的物理知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物理并不是神秘莫测的。这样他们就会对物理的学习产生兴趣,然后积极地投入到对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学习、探索中去。
如在讲授《压强》时,笔者提出了钉图钉的例子。盲生对此有切身的感触,都知道如何去钉,知道摁钉帽和钉尖感受是不一样的。由此情景导入新课学习,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打消了他们由于视力缺陷而引起的心理负担。进一步地,学生逐渐开始主动地发问,提出许多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如对于切菜时为何用刀刃而不是刀背,他们就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很好地进行解答。通过和生活相联系,他们可以很清晰地把生活中的现象同科学道理有机联系起来,然后清晰、合理地去进行解释。
通过生活化的导入,用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新课,自然、平稳地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效地避开了视力的缺陷造成的影响,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打开了盲生学习物理的大门。
(二)用学生的经验作为导入
盲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符合学生以听觉、触觉、残余视觉等多重感官为主要认知渠道的生理、心理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新课时,应当由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引入新课。
如,在讲授“力的相互作用”时,学生都知道用手捶墙,手疼;使劲推墙,墙没动,而自己却后退。【3】通过这些身边的例子,可以将学生身边的物理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印证,给出更科学、更合理的解释,同时也对他们一些错误的理解进行分析,提醒他们平时多注重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用学生的疑惑作为导入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困惑不解的现象。有些学生善于思考,会通过种种渠道去努力解决困惑;有些学生不理解,也不愿意深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特点,把有用的知识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积极引导他们解决疑惑。如对于“坐在教室里,我们动还是不动”“坐在公交车上去上学我们是动的还是静的”等问题,有的同学认为是静止的,有的同学认为是运动的,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疑惑。利用他们对身边物理现象的疑惑导入新课,引发学生们的热议,这是激发他们学习新知兴趣的最有效方式。
二、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一)创造生活化的课堂
无论是学校、家庭或者社会,都存在无数的学生感兴趣的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素材,重点关注那些贴近盲生生活的内容,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契机,并把这些闪光点带进物理课堂,同学生一起深入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由于这些素材都是学生熟知、身边到处都是,他们都很有兴趣去学习和研究,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知识回馈的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而盲义务教育物理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笔者认为,视力残疾孩子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目的不仅仅是想要在中考、高考中拿到好的分数,更重要的应是为以后更好地生活提供更大的方便,而生活化的教学正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最佳选择。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加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参与物理教学活动的兴趣,同时将教学目标、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求,在生活体验中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中享受生活,获得有活力的知识。【4】因此,知识的生活化显得尤为重要。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重知识的生活化,把枯燥的知识同生活中的实际相联系,同他们身边的实物以及切身能感受相联系,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接受。
通过生活化的物理教学,还要恰当地把所学的物理知识转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如杠杆原理、惯性的应用、摩擦力的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声音、压强、力的相互作用、惯性等相关知识,都是学生身边经常碰到的物理知识。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解决其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这样,既改变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态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使他们坚定地认识到知识是可以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残疾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他们能够自理、自力、就业、脱贫,甚至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要在盲校物理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物理教师任重而道远。教师在平时要多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物理知识,学习、探究这些生活化的物理知识,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感受科学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诸多便利,增强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振华.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谈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学【J】. 中学物理,2009,(12).
【2】欧阳小梅.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3】陈岳金. 浅谈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 物理教学探讨,2011,(7).
【4】谭龙飞. 简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 教学与管理,2010,(3).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特教育学校,25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