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日鹤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四中学 131500
摘要:时代在不断发展,现在我们的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物理是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发展学生综合学习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由于物理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中学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本文主要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高中;物理训练;问题;决定
物理是与许多自然和生命现象密切相关的学科,多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表达。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物理太深,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些学生的学习障碍与学习方法密切相关。物理老师应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研究,并确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一.高中生学习物理的问题
经过实践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主要存在这四个问题。
(一)死记硬背公式
进入高中后,一些学生的学习概念和思维方式仍然保持“依靠公式记忆获得良好的物理考试成绩”的情况。在课堂上,他们只关注公式的最终内容,而忽略了老师的公式推理过程。这样,学生通过强制记忆公式来进行生搬硬套,必然无法解决灵活多变的各种问题情境,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缺乏良好学习习惯
一些学生只专注于45分钟的课程,而忽略了上课之前和之后的持续学习。物理是一门联系生活的学科,具有众多的知识内容,需要学生展开多样的学习方式,借助各样的学习场景,才能达到综合素养有效培养的目的。如果只是借助于课堂教师的直接讲解,学生们只会进行专注听讲和记笔记,难以真正转化为个体的学习思路,实现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另外,一些学生只练习而不复习,这也导致了生疏难以灵活运用的问题,也难以深入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仅学习而不实践会导致学生的理论化和空谈化,难以实现服务于生活的根本教学目标。
(三)缺乏学习主动性
面对难度比较大的高中物理学科,有些学生可能会存在抄袭作业的情况,以应付老师的作业要求。有些学生在面对有关如何解决问题的问题时,习惯于问老师或同学,缺乏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之,学生缺乏学习主体的自我认识,也缺乏主动学习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四)考试技巧不足
当前的高考模式是将物理,生物学和化学相关知识点问题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系统的考试提纲,并且各种科目相互影响。一些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比较僵硬,只专注于一个主题思考,无法正确安排时间和顺序回答问题,这也影响他们最终的学习成果。
二、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法
(一)纠正学生缺乏兴趣的问题
作为高中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学生依然很难通过理性思维很快获得物理现象和概念有效理解和深入理解,因此,他们更多地依靠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一般情况下,大部分高中生在课堂上对物理的学习时注意力相当集中,并且课堂笔记也被详细记录。从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的角度思考,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学习物理学非常感兴趣或非常理想。科学教育观念强调,学生学习物理的最理想状态是具有真正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即使在听老师的讲解时,他们也可以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良好的师生交流和探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当然,这也影响学生洞察力的激发,学生认知经验的调动。
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学生在中学中学物理教学方面缺乏真正兴趣的问题。为了解决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探索中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发现物理学科的魅力。
例如,在“行星运动”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天体知识的普及,从而引导学生对了解行星运动定律产生了兴趣,并鼓励学生更积极地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逐步引导他们知道第三定律中的k值仅与中央天体有关。当学生能够理解更多相关内容时,他们也会钦佩那些从事实中寻求真理的科学家,养成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力,敢于追求真理并大胆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样,学生不仅对学习物理产生更多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给予学生真正的学习自主权
积极倡导新教育的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理想的学校教育应将学生作为学习的关键部分。从这种教学观念的角度来看,让学生自己学习物理非常重要。但是,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即高中生对学习物理学的积极性较低,并且学习物理不能反映学生的自主性。他们的常规学习可能不会反映出高效率,并且不能有效地掌握相关内容来完成高考这一大关。更严重的是,可持续的终身物理学习根本无法实现。作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授物理,还要指导学生更独立地学习物理。为了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物理,教师应将学习权归还学生,并应将学习自主方法授予学生。这涉及到众多的内容和层面,对于一直深入教学一线的教师,这仍然是一个挑战。要真正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就需要老师重塑他们的思想,不断深入研究探索,才能真正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例如,在库仑定律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明确发展学生学习目标方面的具体要求,与他人交流和协作的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提高认识, 这对于落实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积极的作用。首先,教师让学生进行定性实验研究,然后让学生进行定量实验研究。在两项实验研究中,学生参与状态更加活跃,并且整个操作过程都非常谨慎。学生可以在实验中结合物理学史以获得库仑定律,并提出相关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带电物体之间的力,距离和载荷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什么?电荷之间的力是否具有与重力相似的形状?如果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则意味着他们已经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并取得了相关成果。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是独立认知知识的表现,摆脱被动接受的状态,实现自主学习,完成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物理是关于科学知识的课程,科学中总是存在许多秘密,而且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探究精进而才能不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实现良好的运用效果。学生学习物理学科注定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当学生具备不怕困难的情况下攀登崎岖不平的物理学研究之山时,他们才能深入理解物理学科,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科精神培养,允许学生进行更全面深入的探索,并鼓励他们更加公正和科学地进行探索,那么学生将能够探索物理学的许多奥秘。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学生去探索笛卡尔。在思考笛卡尔时,学生们将他的陈述与伽利略的陈述进行了比较,从而注意到笛卡尔和伽利略的主张是不同的。但这是对伽利略方法的补充和完善。除非有其他原因,否则移动物体将继续以相同的速度沿直线移动,而不会停止并偏离原始方向。在某些方面,笛卡尔的说法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伽利略的力不是物体的运动,而是强调没有力时物体的运动。这些内容的交流探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引导效果。
总而言之,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物理在逻辑思维,积极思考和实践技能方面对学生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学不好物理学科。只要他们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方法,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克服对困难的恐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不断取得良好的成绩,并为将来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新宽.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9):76.
[2]王林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