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2期   作者:陈永林
[导读] 在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公众的关注
        陈永林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17300
        摘要:在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公众的关注。近年来,各种中等职业学校经历了许多改革,包括教育机构的配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中学物理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现代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中,对于丰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教学氛围以及增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物理;培训改革
        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也不例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因此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物理是一门可以广泛应用于生活当中的核心课程,它使用逻辑和清晰、结构化的语言,并使用发现和论据来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专业精神,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它在学生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同时,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门课程,它是深入学习职业课程的良好基础。但是,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方法有很多弊端,改革物理教学需要引入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一、传统中等职业物理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往往较弱,通常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不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也就无法实现教师教学的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物理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容易使学生感到无聊,并且很难使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兴趣。
        (二)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部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自主性,并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不能主动探索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物理是一门相当抽象和复杂的课程,如果学生无法独立学习,则很难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物理教学的传统方法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不利于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指导者、促进者和领导者。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低下,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低下,他们的整体素质也不能得到提高,教学质量是评估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过程,导致教师教育质量低下。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技术设备搜索适当的课程资源和课程计划,然后积累软件内容,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室里与学生一起学习物理课程。
        与传统的物理训练相比,优势如下:
        (一)生动性、趣味性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科书中的抽象知识被转化为生动的图像,方便学生消化和理解。比如在视觉上空间化刚性物体,以便在各个方向上对其进行追踪,更加直观、具体,有利于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教科书中出现的困难和抽象概念。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播放的声音、视频和图像,可以从多个角度增强学生的感官能力[2]。
        (二)互动性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机会。为了研究某些教科书的内容,例如磁场和电磁感应,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模仿物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并根据教学任务随时调整技术环节。通过增加生观察和研究的机会,教师不仅可以鼓励学生探索问题,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通过模拟实验,教师可以允许学生积极参与使用课堂的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师生、生生之间的无障碍互动成为可能。
        (三)反复有效性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所以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与课堂有关的材料,从而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物理课程的教学系统,节省教师每天的材料搜索时间,并拓宽学生的视野。针对教科书上的困难和疑惑,教师还可以重复展示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
        (一)场景建模
        物理知识非常理论性,在长期研究理论知识后,教师的记忆会处于疲劳状态,因此教师很难清楚地表达出来。而且物理学知识非常抽象,教师的口头解释又非常单薄,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学习效果不理想。但是,这些抽象的和难以表达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和演示。
        例如,当教师讲解“垂直运动”和“抛物线运动”时,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准确描述它,导致学生不能详细理解甚至会混淆二者的概念。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创建、模仿垂直和抛物线运动的轨迹,以便学生可以从直观的角度观察客观现象,然后经由老师的解释和分析,学生可以在头脑中构建抽象的知识体系。这意味着当学生留下视觉印象时,老师的解释就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扩展思维。由于语言的局限性,一些知识和思想需要借助多媒体工具的帮助和指导,它有助于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增强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路径展示
        中等职业学校的物理教科书提供了从隐性微生物到广阔宇宙的大量知识,这些抽象的、有生命的或奇妙的事物无法用教科书中的几句话概括,而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直观、正确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授“光的完全反射”时,教师会向学生讲解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完全反射引起的,并且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光的完全反射。如果单纯通过老师的抽象叙述来了解这一现象,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并不能直观地理解相关概念。教师应该在教室里使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直观地呈现这种抽象现象,并让学生自己观察,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光的完全反射。在多媒体中,学生可以观看“鱼眼中的树”动画,该动画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光的反射路径,生动的演示和学生的自我观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
        (三)物理转化率换算
        许多物理现象都具有瞬时属性,过程非常短暂。即使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观察到这些现象,但由于其极快的速度,学生无法捕获清晰的图像,也就无法进行仔细的研究和观察。但是计算机不仅可以调整物理过程的变化率,而且可以复制这些物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需要解释一个物理过程但不能改变其动量,就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以便可以在学生面前更清晰、更详细地展示物理现象。
        例如,在讲解物理实验“研究汽车的牵引力”时,学生无法理解斜坡上牵引力的变化以及汽车位置的变化,这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此时教师应该使用信息技术控制实验中的物理速度。因此,教师可以开发教学软件,以有效地控制学生学习的进度或在学生有疑问时暂停演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论
        中等职业教育物理教学一直是中等职业教育公认的重点和挑战。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应抓住现代信息技术及其自身发展的契机,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这是促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工作并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物理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亚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中职物理教学改革[J].吉林教育,2017(25).
[2]胥保华,刘殿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物理教学改革探索[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3]彭卫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中职物理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