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及感悟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2期   作者:从海芹
[导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好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从海芹
         安徽省太和县坟台镇中心小学   236649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好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注重完善现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机制,为实现高效率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所以在引导小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同时,也要完成朗读训练及感悟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将会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及感悟力的培养方法具体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感悟力;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小学生的身心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要为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另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多积累、多学习、多练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十分注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读”或者“读”不到位会影响阅读效果。学生感悟力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效率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些是现如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让小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以开设一些阅读课程,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小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强化自身的朗读及感悟力。
一、训练“读”的技巧
         朗读是有一定技巧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先示范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语气和情感去朗读,久而久之,会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力。教师的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人是有感情的”,所以在朗读时,一定要带有感情色彩,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入境”。较为常见的训练阅读的方法有“示范法”“描述法”“回忆法”“音像法”“看图法”,这些是较为常见的朗读训练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可能单凭借文字并不能激发其内心的情感,此时教师要注重搭配其他内容。选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喜爱上朗读,例如在学习《丑小鸭》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大荧幕播放原朗读者的音频,然后搭配相应的动画视频,当读者朗读到丑小鸭一系列的凄惨遭遇时,学生会为之动容,有些学生会皱紧眉头,有的学生会屏住呼吸,还有些情感丰富的学生会潸然泪下,为丑小鸭的悲惨遭遇感到悲伤。如果没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的情感也不会被触发,由此可见朗读的力量是巨大的。朗读有一定的技巧,朗读者不仅要掌握全文的中心思想,更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变化自己的情感,这样朗读出的文章才更具感染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效果才能更好。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和相关的问题来进行合理的情景创设,以此来激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们找到教师总是先于他们的原因,这样就会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然后教师再对各个小组进行一定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去了解问题并进行思考对学生很有帮助。学生在通过小组合作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有利于渗透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理念。


三、启动思维,改变方式
         启动思维,由被动、机械的朗读变成了主动的朗读感悟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这篇课文主要讲孙膑逆向思维,开局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一局,但后面两局分别用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结果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反败为胜。孩子们非常佩服孙膑,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齐威王如何反败为胜呢?孩子们对这一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同学都在自言自语:“上等马、下等马……”小组之间自觉展开了合作寻找答案。于是被动、机械的朗读变成了主动的朗读感悟。其实,许多教育名家都指出了要重视“感悟”,比如“语文教学具有重感情和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吸收作品的精华”,但我认为感悟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心理功能,即它能使学生走出单纯的文本,摆脱教师的一家之言,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而领会作品主旨。
四、及时进行朗读总结
         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诸多影响,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和总结,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己哪里有错误,需要改进哪里。为了让朗读训练卓有成效,教师要对学生朗读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归纳和分析,及时反馈并给予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态度,态度要和蔼、亲切,这样才能够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对学生朗读得好的地方要给予相应的表扬,对学生朗读较差的地方要具体地批评。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放手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有时学生的想法与教师的想法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要懂得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其各抒己见,对错误的地方绝不讽刺、挖苦,这样才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朗读信心,为小学语文阅读朗读训练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据有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通常有语调不准确,语气、停顿、侧重点不对等问题,教师应当耐心地为学生讲解,这样才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及时总结和反馈,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让学生准确认识到自身在朗读中的不足之处,由此可见,及时进行朗读总结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五、合理的评价并鼓励学生
         每次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都根据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价,同时也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为之后的学习计划做准备。比如可以通过“以分量化”来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评,每次小组合作教学结束的时候,就评选出“最佳组员”“最佳表现组”“最佳活跃组”等等,以此来鼓励学生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在课余时间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个体差异,以此来更好地把控学习的进度和强度等。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能够在下一次做得更好,也会以最饱满的热情去学习去进行积极的思考。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朗读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把一部分费事、费力、劳而无功的分析时间用于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长此下去,必定会收到很好的成效,为培养多元化的小学生开辟新路径。把“朗读”和“感悟”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有感,以悟促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海云.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名师在线,2018(9).
[2]陈彩林.让书声成为学生精神律动的音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训练案例研究[J].汉字文化,2018(8).
[3]张义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
[4]?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2017,(0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