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雯欣
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小学,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部分,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而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着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立足教材,以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让学生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探索小学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引言:“劳动最光荣”,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40年正是中国人民劳动的奋斗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代教师,人人都有义务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其实,学习即劳动。但是,新时代学生不仅仅要脑力劳动,也要有体力劳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机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习惯。
笔者教学小学英语,使用教材是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内容紧贴生活实际。所以,在教学中立足教材,挖掘教材,可以通过学生常见、熟知的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实践进行劳动教育,既让语言学习融合于劳动过程,延伸到生活;又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运用英语,语言操练真实,达到英语学科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语言实践于家庭劳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务劳动是最熟悉、最常见的劳动形式。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参与家庭的劳动活动,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大部分家庭都是将家务劳动作为促进家庭成员中感情的重要活动,小学生也愿意与家庭成员共同劳动。英语教师可以将这一活动作为英语实践的重要手段,通过要求学生尽可能将家务活动与所学英语知识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认知。例如:在四年级下册Module 7 Unit 1 I helped Mum中,主体课文是Amy电话告诉奶奶,说自己昨天在家煮了面条、帮助妈妈做卫生、还洗了衣服。学习重点是用一般过去时表达自己所做过的事情。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文本教学中渗透劳动情感教育,让学生知道帮助家长做家务是一件光荣、有意义的事情;学习之后让学生演练课文,模拟进行家庭劳动;设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帮助家长做家务并在第二天用英语在班级进行汇报。
学生在劳动实践之后进行英语汇报,真实操练语言,达到语言实践与劳动实践真实结合。
二、语言拓展于学校劳动
学校是小学生在家庭之外最熟悉、最重要的地方。学校劳动与第一类家务劳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的活动场景更多,可以涉及到的劳动也更多。外研社新标准英语教材内容大部分是呈现4个小主人公在学校的生活。
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在学校的各种活动、场景,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同时劳动的机会,并注意与学校的整体活动进行配合,让学生英语学习与劳动学习进行紧密结合。例如:学习了六年级上册Module 10 Don’t talk in the library.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作业:小组英语讨论、制定班级规则并汇报。教师可以引导:将这一场景设置为课堂上的讨论环节主题。教师可以这样开头:“Our school is our family. We love it .What school rules are there in our school??引发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词汇和语言表达进行补充与纠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除了使用课文中所学单词和句型表达纪律规则,还向老师请教:拖地、擦黑板、摆桌椅等劳动类单词……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学习进行有效拓展的同时,表现了学生对学校劳动的重视和了解,以及对学校、班级的主人翁情感。小组汇报时,下面的学生还进行了补充,如垃圾要分类投放、餐盒要整齐摆放等,学生们借此拓展了garbage can,sorting,lunch box,tidy等词汇。这一环节中学生是主要的表述者,虽然学生往往会因为目前的口语水平受限,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达,在学生遇到陌生的词汇与句式时,可以允许学生进行中文表述;教师也应注意将学生的表达进行简化凝练,促进学生从“愿意说”到“可以说”的提升。
如此,学生以常见的学校劳动为依托,有效地实现了语言拓展学习和运用。
三、语言延伸于社会劳动
在小学教育中,很多教育同事都会忽略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其实任何人都是要回到社会中去,学校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学生步入社会进行准备。学校不能将学生隔离在社会之外,而是要为学生创造与社会进行接触的机会。而社会劳动是最合适小学生的接触社会的机会。这应该是小学生重要的课程之一。所以英语教师应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将英语活动与社会劳动的重要性进行结合。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Module 7内容后,结合我们学校的“学雷锋”活动,让学生进行课后英语作文。引导学生用所学单词和句型表达自己帮助他人做了什么,并将劳动中的感受进行总结与提升。教师让学生通过这类作文,认识到自己是参与社会劳动的一员。教师应该注意在作文批改时对学生进行内容与表达上都进行批阅。在内容上,教师应注意将学生的表达引导向对社会劳动的重视上,而在表达上要强调“help”的正确运用。
此活动不仅让学生借助实际劳动进行语言表达,也让学生从认识自己帮助他人之中获得成就感,使语言学习在劳动实践中得以延伸。
结论:在英语学习、运用过程中根据教材,有效借助劳动教育作为语言操练依托,从熟知的生活实际、日常劳动实践实现学生英语学习、运用语言环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将语言灵活运用,极大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进步。也有效地实现英语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黄虹.例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J].小学教学设计,2020(27):35-36.
[2]李润利.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9):87.
[3]章策文. 英语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途径[A].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基础教育学校联盟年会论文集——当代教育评论(第九辑)[C].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