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2期   作者:张艳华
[导读]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不断的进行推陈出新的改革
        张艳华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都林第一小学  内蒙古 乌兰浩特13740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不断的进行推陈出新的改革,社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具有基础性、重要性的课程,对学生未来文化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根据现代社会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诉求,结合课程内容采用主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对主题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策略;方法;研究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与新课改要求相比,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模式等,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老师仅仅是将知识单方向的输送给学生,对于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都没有帮助。特别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的文言文,由于本身拗口难以解读,老师在授课时依旧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得学生学习精力不集中,从而导致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全面,使得学习效率下降。
        部分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并未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个学期的课程都有相应的课程标准。然后部分老师的备课并未针对不同的课程标准制定明确的新学期教学目标,依赖教材教学,从而形成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仅将语文作为应试教育的课程进行教授。
        二、优化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方法与策略的必要性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大程度影响着孩子个人人格的塑造。特别是语文作为学生学习各科目的基础课程,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授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教授在授课时,采取的授课形式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的感受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仅仅是授课,更是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所以选择授课方式时,选择更易被学生所接纳、能够更好的融入课堂的主题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一步。通过采取主题教学实践的方式,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小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特质,制定他们更易理解的主题,通过多媒体手段,有效的提升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加强了学生个人人格和思想道德的培养。
        根据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并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的需要。根据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写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从玩中学到养成主动学的学习行为,提升综合素质、发展个性、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需要教师对传统教学推陈出新,结合更具有主动性、授课氛围活跃的主题教学。在教的过程中引入相关的课外读物,通过读写结合、仿写单元主题等手段。使得学生在生动的主题教学的课程中学习时,能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掌握教师授予的知识、内容。作为为学生未来教育发展打基础的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更是影响着学生未来学习综合素质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仍旧处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时候,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在进行主题教学时,需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备课,帮助学生通过高效的主题教学,更好的接纳课程内容、形成高效的课堂氛围。
        三、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方法与策略
        进行主题教学时,第一步是确立明确的教学主题。根据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开展主题教学。使得教学过程中,能够准确有效的知道学生进行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主题实践活动。

在授课过程中,以课程内容为核心,通过设立的准确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授课。教师设立主题时,需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学习的特性和精神需求,在此基础上,设定更适合学生学习的主题,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将课程的重点、难点消化和运用。第二步是合理的切入主题。确定授课的主题内容后,在授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节点切入文章主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情景的设置,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通过指导代入主题情景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投入。对不同文章,需要采用不同不切入主题的方式。面对文章内容较为生化话的课程时,需要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生活方式切入。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教材中《风筝》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设置与风筝有关的主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放风筝的感受、风筝的制作方式、工具等;也可带领学生去操场放风筝,通过主题问答、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风筝》时更具有真情实感,更真实的感受到作者在《风筝》一文中所表达的对同年的生活的喜爱与怀恋,使得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第三步时感悟主题,在确定主题、切入主题之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引导学生能够通过主题教学中,感悟到课文的中心思想。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在编书时选择的课文大多是能够让学生感悟丰富情感的亲情和友情等。对于文章情感的感悟,是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情感的感悟力、理解能力等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塑造更完整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中,中心思想是亲情《我爱我家》的课文;教师在授课时,可将主题设定为亲情。让学生们叙述关于自己家人的一件事情,通过学生的述说适时的切入文章的讲述,有点到线再到面的方式,让学生逐渐的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以这样的方式授课,学生能够更轻松的融入课堂,接纳教师所授予的知识,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仅仅是学习了一篇课文。
        开展主题教学也可通过主题情景教学的方式,并且在设定主题时不可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与学生所处生活环境、心理特质相符合的主题情景教学,才能更好的让学生融入情景、理解主题。通过主题情景教学,将对于学生来说乏味的课程内容以真听、真想、真做的生动化授课;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从而能够从语文课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主题情景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在学习时趣味性的体验感受,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中的疑点、难点、重点内容时,能够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更加轻松的掌握课程的核心。不管是主题教学,还是主题情景教学,都需老师设定清晰明确的课堂主题,结合课程内容与主题情景做合理的结合,发挥好主题情景教学的作用,才能更加有效的调动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培养出对待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需紧跟新时期社会对于语文教学的新诉求;在授课时开展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仅是掌握了语文知识,更是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主题教学,结合课程内容设定更加适宜学生学习的主题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主题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情感的感悟力、学习的兴趣,同时更加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治英.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方法与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9(08):87.
        [2]王玉芝.关于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策略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09):124.
        [3]邓立青,秦四彩.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方法与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8(34):79.
        [4]李洪义.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方法与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29):275-2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