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评价提高“体育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2期   作者:陈德刚
[导读] 在现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这个概念是很难下定义的,

         陈德刚
         重庆市奉节师范附属小学   404600
         摘要:在现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这个概念是很难下定义的,很多教师、家长及社会上对此认识是比较模糊的,有的认为学习差就是“后进生”,这是一种较典型的看法。其实,很多学生的文化课或其他方面相对薄弱,但在体育课成绩和运动能力方面往往能表现优越。因此学校体育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了,不仅要加强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更要“以体育人”,以“体育文化凸现个性”,平衡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赏识教育;体育后进生;身体素质;自信心
         一、“体育后进生”的“个性”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
         二、提高“体育后进生”的身体素质教育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后进生”“后进”的原因,主要是教者另眼看待。教者应与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消除对教师的恐惧,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是关心的,并不因为他们是后进生而受冷落。
         2.关心爱护,表扬激励:“体育后进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体育后进生”,不要轻易给他们戴上“体育后进生”的帽子。
         3.激发个性,团结协作:要真正相信和尊重“体育后进生”,这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最终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4.对症下药,耐心指导: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5.降低标准,同等评优:自信心是成功者最大的成功条件,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
         6.个别指导,优生帮促:教师针对“体育后进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是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指导他们练习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
         三、怎样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
         (一)与“体育后进生”真正交朋友
         由于“体育后进生”有以上的特殊的心理特征和状态,教师应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多与“体育后进生”接触。与他们真心诚意的交朋友,与他们聊天交流,从而消除他们的对老师的对立情绪和畏惧心理。老师可向学生讲述中学时期、大学时期的自我,讲自己当年学习生活的事情,讲自己与他们同龄时所遇到的种种困惑、困难,甚至把自己在中学时期的缺点及改正缺点的方法告诉学生……另外还必须针对他们的不同兴趣、能力、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不能够只讲大道理,要多从学生实际出发。

如给学生讲体育锻炼能够使人的身材变好,能够使人的气质得到提高……通过这些教育,要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自觉练习的积极性,使这些“体育后进生”由“要我练”过度到“我要练”!
         (二)关心爱护与表扬激励相结合,促进“后进生”转化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肯定与鼓励。肯定能够激发兴趣,鼓励可以增强自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想得到老师的评价,尤其希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所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于“体育后进生”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老师要多加肯定;对于“体育后进生”学习中的进步,老师要多加鼓励。课堂上一个善意的点头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个赞许的微笑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而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的学生,就会就用更大的热情去学习,去锻炼,从而取得更大的成绩。
         “体育后进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和体育测试时,往往付出了很大努力而达不到好的效果,从而使他们感到非常的沮丧。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多给学生以理解和体谅,不要给予指责或随意批评,应对他们多给一些关心、爱护,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以鼓励。要对学生说:“你进步真大”、“通过努力你一定会做得很好”、“你一定行”。通过对学生的这种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充满信心,从而达到转化他们的效果。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同时还要发挥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地进步。
         (三)分类教学、耐心指导
         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又因人而异,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所在和产生的原因,分别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通过分类教学,因材施教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某同学在学习“立定跳远”技术时,老师要仔细的观察,是摆臂的问题还是蹬腿的问题,或是二者兼有之。如果问题一旦找准,就应立刻提出纠正的办法和措施,使其尽快的掌握技术。
         (四)教学中特殊对待“体育后进生”
         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者做课堂练习时,要对“体育后进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心,实行特殊对待,适当地降低难度和强度,使他们在练习中能够看到进步,以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老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周密的考虑,安排出合理的练习强度、密度和完成动作的标准;要尽可能地把“体育后进生”分在一组,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这种分组教学能激发“体育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体育后进生”在一段时期后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有很多还摘掉了“体育后进生”的帽子。
         总之,“体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体育老师认真的去思索,找出更多的转化“体育后进生”的方法。在转化“体育后进生”的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为“体育后进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充分的锻炼和表现自己;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使他们由“体育后进生”变成体育积极分子,甚至是体育尖子。
         
         参考文献:
         [1]刘宝山.促进体育后进生的转变.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4).
         [2]颜学顺.体育后进生教学之探析.河南教育,1999(9).
         [3]王维军.巧用体语转化体育后进生.湖北体育科技,2002(2).
         [4]焦雨.高校体育后进生转化四法.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6).
         [5]郁建亚.大学体育后进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湖北体育科技,200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