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会计教学中产教融合的促进意义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2期   作者:          陈臣英
[导读]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已经发展成为如何建立极具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陈臣英
         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  312000

         摘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已经发展成为如何建立极具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该目标的实现更好的推进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广大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会计教学的创新思考与构建产教融合的中职会计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会计;中产教融合;教学探究
         
         一、引言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已经发展成为如何建立极具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该目标的实现更好的推进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广大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积极加快职业教育的创新,并在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有效的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提升,从而不断的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会计职业教育而言,积极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
         二、促进中职会计教学产教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在我国出台的《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了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办学宗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体现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会计教育作为一门实践能力强的职业教育形式,其要求学生不仅要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与会计教育的实质不谋而合。它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为更多的企业输送更多专业性强的人才。
         三、中职会计实习、实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习对口率低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此前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岗位绝大多数为非会计专业岗位,如超市收银、酒楼接待等,据统计,学生实习时专业岗位对口率不足5%。学生无法应用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实践,使得学生和家长对实习持抱怨、反感态度。同时,实习点分散,存在安全隐患,使得中职学校的实习工作安排管理非常困难。
(二)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脱节国家财税政策频繁更新、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手段不断升级,而会计教材内容远落后于实际;且在实训教学中采用“模拟做账”方式,实训单据陈旧且多为手工操作,与企业会计岗位要求契合度不高,难以使学生具有符合企业会计岗位要求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会计教学的创新思考与构建产教融合的中职会计教学模式
         (一)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加快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职会计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与企业合作只停留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地落实到位,也不能全面实行,企业在中职学校会计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因此,为了解决当前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问题,需引进地方企业实际参与到中职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中,将企业的会计技能需求融入中职会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可以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其次,学校可以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模块化教学,校企共同编制实训校本教材。最后,可结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创建网络仿真企业等学习空间。
         (二)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我国中职学校目前的校企合作,大部分是学校通过自己联系企业的方式,去寻找合作企业,校企合作的关系并不牢固。因此,中职会计教学校企合作,需要着重解决的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稳定关系。要改变传统的被动联系方式,构建企业与学校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首先,可以扩大合作范围,寻找利益共同点,明确校企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应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学校区域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合作。

中职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企业所需要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为学校提供会计实训教学任务,用企业所具备的专业技术、知识等参与到学校的实训教学中。其次,可以通过较为合理的工资绩效制度,激发学校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合作的积极性。最后,可以通过政策向政府申请给予支持学校实践教学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以鼓励他们与学校维持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
         (三)打造高质量实训基地,深化地方产教融合力度
         为了深化中职会计教学的产教融合力度,需打造更能与实际接轨的高质量实训基地。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地方区域企业和中职学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企业真实操作的高水平中职会计教育实训基地。
         (四)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完善中职会计师资培养制度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是中职会计教学的质量保证。但目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欠缺,大部分是从学校直接走到课堂的高学历低实践经验的教师。如何创建一支符合中职学校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作出一些改革措施。首先,招聘制度上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侧重选择拥有企业实践经历的专业人才。其次,对中职会计教师的继续教育可以重点放在实践能力提升上,为教师提供实践场所,定期轮流组织他们下企业学习。
         (五)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会计专业人才的培育模式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因素。但是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产教融合,关键在于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各个中职学校应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积极寻求与当地企业的合作。首先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应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情况,构建教学实践基地,并模拟企业的工作模式,设立不同机构的实践基地,比如财务、出纳、税务以及审计等多个机构,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切身体会到参与工作后所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并熟悉各个财务机构的工作流程。
         (六)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产教融合的形势下,中职学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应充分的融入“产”与“教”的理念,对于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并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满足现代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应深入社会开展专项的调研,明确社会对于会计人才需求的现状,并以教学实践为主导,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育计划,针对企业的要求来组建教学团队,在校期间由教师负责学生学习评价,在职实习期间,由用人单位积极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共同评价的方式,进一步深化人才的培育模式。
         (七)构建产教融合的教学体系
         在实施产教融合理念的基础上,中职学校应积极构建产教融合教学体系,将中职会计的教学实践由校内积极向校外延伸,让学生在校内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校外实习活动,让学生充分适应从学生到专业会计人员的角色转变。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将在校学习的理论课程更好的融入到实践活动中,由浅入深、按部就班,从分项训练再到综合训练,从而形成一个全面性、多样化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中职会计的教学质量。
         五、总结语
         为了充分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应加强教育体系的转型,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而在产教融合的宏观背景下,中职会计教育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应用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多角度的提升中职会计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红梅.产教融合对中职会计教学的促进作用[J].现代企业文化,2019,(15):191.
         [2]杨爱华.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会计教学的创新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26):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