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堂坤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651100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生本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而探究性教学作为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是对“师讲生听”教学模式的根本性颠覆与变革,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释放个性,提升素养。基于此,本文就对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作以分析探讨。
关键字:探究性教学;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引言:地理学科作为初中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对自然以及人文环境进行研究,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目的。因为,地理内容主要以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单单在课堂进行显然不够,因此,对地理学科的教育应该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但是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仍然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因此,将探究性教学方式有效地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基于此,本文从分析探究性教学意义入手,深入探究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手段,为地理学科教学提供一些对策支持。
一、整合教材资源,提供自由探究空间
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主线,重视教材的重要性,充分挖掘教材的可利用元素,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比如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知识设计成探索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探索。例如,在学习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中国的民族》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两个探索课题:"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然后将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和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经过讨论交流完成课题任务,通过自主发现探究,学生经过自己验证、总结收获的知识记忆会更加深刻。另外,教师要注意课题符合学生实际水平,避免"大"和"空",影响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二、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问题情境模拟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知识的欲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在学生探究学习初级阶段,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情境教学模式对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至关重要。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地图、学生身边的生活习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领略地理知识的奥妙,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要组织以及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例如,在课堂上利用地球仪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教师可以让两个学生上台配合完成情景模拟,教师的作用就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
三、结合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学习驱动力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想提升地理学科教学的教学效率,需要对于生活实际与课本内容的关联性引起重视,结合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等,从生活实际入手,结合生活化定向提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日常,在细节观察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真正做到学生学在前,教师教在辅,有效的保障课堂教学知识点可以落在实处,助力学生深化理解,将知识与生活高效衔接,在根本上逐步磨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内驱力。
比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这一节,地理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于雨天上学路的观察,如“有同学觉得下雨天与晴天比起来下雨天更脏乱吗?”、“同学们喜欢下雨天的空气环境吗?”等,引导学生轻松发言,再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出关于天气的教学重点及难点,灵活的将知识点借助实际生活的体验进行讲解传授,实现地理学课的探究性教学价值。
四、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效率,教师除了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探究性教学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对于一部分需要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不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意见和看法,他们很容易得出具体的结论。即使结论不准确,他们对问题的认识也会进一步地加深。教师在进行讲解时,他们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对于一部分适合动手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教师若仅仅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形式进行探究,学生就很难得到正确的结论。为此,教师通过实践不仅能增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注意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教学与“海陆变迁”有关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进而让学生对板块学说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由不同的学生分别针对具体的板块以及海陆变迁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形成统一的意见。当生生的结论达成统一时,教师再进行统一讲解。然而,除了这种方法,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用提前准备好的海陆板块的教学道具,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对板块进行移动。通过具体移动,学生更容易发现板块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五、丰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教师要推进理论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关注地理现状与未来发展动态,了解人文风情与自然社会经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素质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当地水污染情况的调查,寻找水资源污染的原因,讨论制定治理水污染的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再例如,可以结合当地情况,让学生意识到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危害,在此基础上讨论水土保持的方法,为缓解水土流失出谋划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五、开展班级小组合作
初中阶段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地理教师的教学问答环节,地理教师也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固定的地理知识兴趣小组,持续拓展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每个小组5-6人,结合学生的差异特点,将学生打乱分配,使学生可以在日常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加入问答环节,也可以在课下时间自由探讨延伸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学习的巩固深入每一个细小环节,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的互助学习也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兴趣小组里实现思维的碰撞,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之间通过良性的优势互补,提高彼此之间的配合能力、协作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在自主的话题延伸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志趣可以不断互相激励、正向效仿。比如:学习《非洲地理位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地图从经、纬度,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非洲的地理位置,做出小组简报,由小组代表进行简报展示,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探究结果,还可以使学生更全面的结合教师检阅反思自身不足。
结语:结合上文可知,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方法。探究性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有效的弥补了以往灌输式教学中的不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及探究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正是处于能力发展与素质提升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及能力的发展尤为关键,需要相关教师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几点尝试与思考[J].李艳美.学周刊.2018(13)
[2]张利云.浅谈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14):103-104.
[3]宋建.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进行探究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