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群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香山中学 广东肇庆 5266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探究式学习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初中地理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还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理解到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浅析了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初中地理;应用
前言:初中地理是提高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兴趣的重要途径,可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探究式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实施,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调动了学生参与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其学习效率获得了明显的提升。
一、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素质教育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的革新,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尊重,探究式学习的运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主观意识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果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有助于高效探究课堂的构建。因此,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个性点及实际需求,从学生的身心规律出发,为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课堂教学,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唤起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欲望,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巧妙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推动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实施探究式学习应用的前提[1]。情境教学模式,就是用生动形象的景物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形象的展示,从而将抽象的知识转化的更加形象易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用来思考、讨论和探究,使其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有效提升其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入手,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探究式教学情境,将课本中的地理知识,以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展示,为学生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在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呈现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与认知,推动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以“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这节课为例,教师首先通过回顾地表五种基本地形进行课堂导入,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我国主要山脉的自然风光,四大平原、四大盆地及三大平原等等。
然后教师为学生提出问题,我国哪种地形占的比例最大,哪种地形占的比例最小?,让学生们对我国地势与地形的自然特征进行分析,使学生们通过分析与讨论最终得出我国的山区面积约占2/3,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然后,教师再提出,我国山区面积较大,对经济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呢?实施探究式学习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对于学生增长见识、丰富见闻都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与思考,作出了正确判断与提炼,形成了自已的个性认知,实现了地理课堂教学价值的有效体现。
教师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将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转变成探究式教学模式,实现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营造出探究与思考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通过不同教学情境的灵活转换,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地理课堂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为学生营造出探究式学习的氛围,以此来引发学生进行自主讨论的欲望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三、紧密结合实际生活,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思路
地理与人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生活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地理现象[3]。要想落实探究式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就需要将地理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积极自主的展开探究,引导并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做好课前准备,用实际生活当中的案例来强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探究思路,通过形象生动的生活实际来弥补中学生思维和意识方面的不足,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由此可见,教师结合实际,并用真实生活当中资源展开地理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完成,促进了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教学“天气与气候”一课时,教师首先对学情要有正确的认识。初中生具有好动、好表现、好奇心强的特点,同时他们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与气候也有了一定的体验与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实际生活当中的现象,为学生展示出多种天气的图片,使其对气候的差异产生直观的体验,化枯燥为有趣。然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南方与北方不同的景象和生活环境,如当东北黑龙江还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南方的广东已经开始春暖花了,这时教师设问:“为什么在同一时间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景观大不相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这些和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高涨,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并对所学的知识展开了自主探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强化,更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
结论:总之,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了让探究式学习充分的发挥作用,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出积极的探究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热情,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最终实现高效的初中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海荷.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9):26-27.
[2]卢志强.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23):159.
[3]刘呈高.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Z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