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楠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六中学 816099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门技术性学科,然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机械单一,即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和分析文本内容,不利于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而情境教学的出现,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讲课不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而是以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语文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因此,本文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做些总结。
关键词:情境;小学语文;探究
情境,简言之,指的是教师基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并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创设的富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不仅可以一改传统课堂沉闷呆板的教学氛围,促使语文课堂重焕生机与活力,而且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知,从而有利于获取高质量、高效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和谐的氛围营造课堂
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导致不同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师生进行交流的社会环境。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气氛。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的语文教学具有浓郁的人性化的色彩。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用微笑去打动学生,用关爱去温暖学生,用呵护去感染学生。小学生对于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很敏感,所以教师要多用自己的微笑来面对学生,和学生融洽的相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和温暖。教师要注重表率作用,用人格魅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榜样。小学生向师性强,喜欢模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话语、得体的服饰,都能使学生时时得到美的享受。教育中的一切活动都以教师的人格为基础,教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教师要利用人格张力的感染教育学生,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用问题引好奇,让学生走进情境
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运用先提出一些问题的方式,吸引学生,让他们想象情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多是平铺直述的方式,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够理解接受,所以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先提问引好奇,先把他们带入一个未知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也会主动思考,在探索与思考中,学生能够轻松地学到知识。
例如,在教学课文《画杨桃》时,教师可以和文中的教师一样找一个杨桃拿到班里,放在讲台中央,让所有学生画下在他们的位置上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根据班里座位安排,分别找6-9个同学展示他们画出的杨桃,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们明明看的都是我拿来的杨桃但是画出来的却是不同的呢?这又是为什呢?”提出了这些问题后,先让学生自主交流讨论这些问题。然后再引出教学内容,教师再在学生说出的答案基础上总结叙述,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实物教学,直观分析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而产生的。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利用实物直观演示,创设特定情境的技能。实物演示情境的特点是直观性强,具體可感。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间接知识,形成明确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教学《琥珀》一文,课前教师展示实物琥珀,让学生对琥珀有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其形成产生好奇,触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又如教学《新型玻璃》中的“藕断丝连”一词,教师不是机械地去讲解,而是请一位学生上台折断一节莲藕,这时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就明白了“藕断丝连”的原意,再理解比喻义自然也就容易多了。由此可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节省教学时间。
四、划分情境小组,完善情境教学
在小学教材中会涉及关于人物传记之类的文章。相较于其他内容,该类文章更适合于情境教学。因为教师可以划分小组推动教学进程,实际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性格特点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建立多种情境学习模式,而不是重复使用一种教学方式。如,教师请学生分别扮演人物角色,每一个小组自行安排人员分配并通过对话的形式表现人物特征和心理活动。最后,教师负责点评总结,带领学生分析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其让文章人物形象丰满起来,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仿佛置身于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中,从而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提高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质量,需要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五、启发思考,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设计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个人特性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应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没有主动及时发掘学生对知识的疑问,甚至对学生的疑惑避而不答。这样的消极回应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主动回应学生,并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设计有助于提高生思考能力的学习任务。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适当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创设情境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情境创设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丰富学生思想情感、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教学内容、能力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让形式生动、内容丰富的情境教学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愉快、轻松和充满活动的环境中展开高效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巨堂,杜玉凤.探析情境创设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62-63.
[2]张雪滢.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