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2期   作者:马彬彬
[导读] 在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逐步一一实践
        马彬彬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三实验学校  251600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逐步一一实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运用创新型教学方式能够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我们对创新型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一步运用实际意义与应用模式进行具体了解和分析。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由于过分想要优秀成绩、过于注重课本教材、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较少,致使部分小学生对语文阅读丧失了基本的兴趣,最终导致对语文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显著的改变,就是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阅读教学。毋庸置疑,这一理念对于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缺陷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因此,在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然后以此为基础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策略。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策略的适用性,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应试化
        语文教育一直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小学阶段更是如此。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还没有发展成熟,他们对文本的理解都是基于自己熟知的事物基础上的,因此小学语文阅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结就显得尤为重要。若阅读教学不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结,就不能使学生完全地读懂文本,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而这种不顾学生心理发展的课堂,最终也只会转变为枯燥的、记忆性知识传授的课堂,将最终使学生失去对阅读课的兴趣。
        (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培养
        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都设定了统一的教学标准,在课堂上学生很难有自主阅读的机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的听取教师的讲解,理解阅读材料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同的教学标准要求,所以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部分学生在阅读教学材料时,教师将自己的主观思想直接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立足课本知识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板块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环节当中,教师最善于使用的教学方法就是直接以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或者完全照搬照抄优秀的教学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立足于本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也没有立足于课本知识内容,而是围绕一套模板,简单直白地进行教案的设计。不仅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难以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及其教育价值,所以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就无从谈起了。当前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实际的教育模块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对教学课案进行优化设计,使得教和学真正成为良性互动的双边关系,在相互促进的过程当中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课本当中收录了很多描写风景和记录我国大好河山景象的文章。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等等,这些课文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都需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本当中的知识内容,通过其中优美的语言和画面描写,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也需要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和模块划分,保证本次阅读的重点得以被凸显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摆脱了对教师的过度依赖,真正养成了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深入研读教材,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要想阅读教学有深度和广度,教师就必须深入研读教材中的文本,并且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拓展文本的广度,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这一个内容。教师可以依据自身对教材文本的理解选择与其紧密相连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其他内容,比如说教师可以选择所教作者的其他文本,或对教材文本的专家级评论,或同一题材的文本等,这些文本将会对学生的阅读起辅助作用,使学生的视角不局限于文本,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视角。通过对文本深度的细致补充和扩大,学生们可以获得更广泛的阅读视野,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充实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扩大教学内容的深度。当然,要想拓展文本的深度,离不开教师自身的高水平文化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多多积累,再结合教师对文本的深层次处理与创造性的联结,才能挖掘出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
        (三)、教师随时进行思维引导,吸引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阅读中的重要角色,是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人物,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构建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加入教学中。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堂纪律较差,如果想让学生一节课40分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师身上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来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语言幽默风趣、表情柔和、讲课方式新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遇。
        (四)、为学生推荐多样化的阅读书籍
        古今中外有很多优秀的阅读作品可以让学生阅读,教师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阅读课程规定的文章,还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外的一些文学作品,将教学的范围扩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合的文学作品,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的过程中为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书籍,为学生推荐一些符合他们的年龄和现状的书籍,让他们通过课外阅读加强课内知识的学习,提高教育的课外实践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不断反思阅读活动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这样一来,可以逐步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娟.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243-244.
[2]白藩.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46.
[3]徐高.新概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