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2期   作者:    王延钦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王延钦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清溪初级中学 福建省三明市365112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必然选择。但由于初中学科知识繁多,知识点之间内容联系复杂,思维缜密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思路模糊的情况,影响学习效果。可视化的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同时,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运用思维导图的具体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构整体知识结构,提炼数学知识关键词,提取解题的最佳途径,使数学教学回归学科本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方法,能帮助学习者将繁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既提高知识的可理解度,又能激发学习者的创新热情。在实证有效的基础上,此种方法的应用也逐渐在课堂中推广普及开来。
         一、思维导图概述
         (一)概念
         思维导图是立足于整体,将一个繁杂的知识主题拓展出若干分支,按照功能不同对每个分支进一步细化,最终完成对一个知识主题的深度学习,又被称为是心智图。该方法适用于知识层次多、知识范围广的学科中,是一种可视化的整体思维工具,对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学习等各种形式的思考有帮助作用。
         (二)特点
         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能充分体现思维导图的特点。在形式上,其提供一种全新的笔记形式,用框架结构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记录学习内容,克服因视觉乏味而造成的情感抵触,将知识包括的内容用关键词表现出来,逐渐向外延伸发散,学习者可一目了然知识的平行或纵深关系,大脑可以保持“全脑高速运行”。在内容上,思维导图具有兼容性的特点,它考虑到个体神经元系统发达程度不同,在遵循左右脑同时运行的生理规律的基础上,调动数以万计的神经元和突触连接,兼容生理学的客观性和个人思想的主观性,进一步训练大脑的思考、联想和创造能力。
         (三)分类
         概念图、群聚法和心灵地图是思维导图的三种表现形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概念图,提倡自上而下的网状结构,适用于整体概念的有意义学习;群聚法是将聚合主题以分支的方法延伸而去,由零化整和整变零两种方向组成;心灵地图是对图形信息和语言信息的结合,是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加入简单地图,灵活生动地呈现知识结构。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建构整体知识结构
         逻辑严密和内容繁杂是数学知识的特点,在教材编排上,初中课本沿用小学教材的编排原则,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在不同的年段和章节中安排各个组块不同难度的知识,使学习者有序进行学习。一个学期在学完整本教材后,教学者可以示例把同一模块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层次分明、系统地呈现出来,帮助学习者建立初步的逻辑意识,指导其按照同样的方法整理其他模块。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担任知识的组织者和统编者。传统的讲授法完全不能和此种方法的学习效果相媲美。在绘制思维导图时,由于个体数学基础的不同,学习者会主动调取大脑中与中心知识点最近的知识,对于薄弱板块会及时翻书复习,在互相讨论中激发和碰撞灵感,由此保证个体最大程度地参与进来,最大程度加深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平面几何涉及诸多点线与线面之间的关系,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几何知识,就能简单、清晰、完整地呈现繁杂知识。如以等腰三角形为中心知识点,可以分解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当这些以框架结构整理出来时,其所包含的定义和公式一目了然,映在学习者的脑海中。
         (二)提炼数学知识的关键词
         数学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由简单到复杂,最终实现螺旋式上升,相较于其他学科,学习者能抓住知识本质,环环相扣,步步递进的逻辑概括本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学科现实,教学者在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时要注重训练学生抓取关键词的能力,把相关知识点中的核心句转化为一个核心词。这个核心词是对信息高度理解和提取的结果,由此反复训练多次,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奠定数学模型的理想。如学习函数的知识点时,因为其内容抽象琐碎,部分同学对其很难找到突破点,没有思路就不能快速提取不同类型函数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构建思维导图,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结构,将不同类型问题的知识点列举出来,帮助学习者进行理解。
         (三)注重引导解题思路
         学生对于一个概念、定理或法则的理解,从其解题过程中能够窥见一二。部分学生在答题时,只关注计算出的最终结果,而不把解题思路逐步写出。教学者在批改的过程中无法看到解题过程。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将思考过程可视化,有效解决这一现象。如证明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例题,如果绘制思维导图,比较容易找到证明全等的三个条件,从而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而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不止一种方法,思维导图在获得诸多答案后,对每个方法运用的概念和定理也能更加清晰,可以进一步对比和分析,选择最优的解答方案,促使学生形成解题的规划和大局观意识。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点
         (一)量身定制内容
         思维导图在运用过程中有两种好处:一是促进学习者形成科学知识结构,二是激活学习者的发散思维,因此是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注重思考环节,将其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例如,在学习圆后,学习者可以把圆的位置和计算结合起来,从“相交”“相切”“相离”三个角度衍生计算方法,主动探索和开发相关内容。如果学生的答案过于另辟蹊径,教学者可以鼓励其讲解思路,只要是围绕核心知识开展,就应当被认可。
         (二)注重创新引领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是对知识的二度创作过程,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类型图中的任何一种,进行知识的二度创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要求学生要紧跟自己的思路学习。教学者应该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表扬绘制优秀的思维导图,并请绘制者分享经验和窍门,使其获得成就感,形成师生、生生助力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拥有“大脑中瑞士军刀”之称的思维导图,缜密精微,基于人脑的生理结构和认知规律总结而来。在锻炼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同时,引导其通过内容的提炼和探索,找到知识点的相连之处,以及解题的最佳思路,最终提升学习者的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邓媛. 思维导图视角下初中三角形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2]黄琴. 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初中数学复习课程的教学策略[A]. 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二)[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