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化学史校本课程开发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2期   作者:王斌
[导读] 在新课标背景下,化学课程的主旨为增强学生科学素养,

         王斌
         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 225323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化学课程的主旨为增强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其对于化学的兴趣;但受到课时、教学资源等外部因素限制,国内部分中学化学难以满足学生需求,无法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基于此,校方可依托信息化技术,结合化学史制作微课视频,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增强学科趣味性,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校本课程;化学史;微课
         校方应明确化学史故事的积极意义,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围绕趣味故事丰富校本课程,开发化学史微课视频。化学故事大多极具传奇性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开发人员可其融入微课视频并带入课堂,吸引教学对象注意力,引导其抓住教学重点,增强化学教学的针对性。
1.校本课程化学史微课视频开发
1.1课程分析
         近些年,国内涌现出大量的微视频、微课资源,但普遍不成体系、质量参差不齐,不具备较高的使用价值;其根本原因在于,开发人员没能围绕校本课程体系研发微课,未能明确具体的使用需求,进而难以达到预期使用目标。教师在围绕化学史开发校本课程微课时,先应明确具体的教学对象;例如,若教学对象为初中生,则大多数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以及活跃的思想,能够快速接受新兴事物,具有极强的接纳能力与兴趣;这有助于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推广并运用微课,不断完善校本课程中有关化学史的微课体系。同时,开发人员也应结合教学对象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不断提升微课的趣味性,尽可能删除冗长的科普陈述,有效控制微课视频时长[1]。
         目前,关于化学史校本课程的微课微视频共有三种类型:第一、引入课程型,该类微课的主要目标在于,依托自然流畅的教学内容,吸引目标注意力,以达到先声夺人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知识拓展类,该类微课有助于学生构建并完善化学史的知识框架,拓宽其知识面,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探究化学学科的魅力。第三、人物介绍类,该类型微课能够将化学史中诸多著名化学家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充分领略学科独特的魅力,有助于后续各项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开发人员可结合上述三类微课,开发化学史校本课程,持续完善课程体系。
1.2课程制作
         结合教学对象特点,开发人员在选取课程制作材料时,应倾向更符合目标审美特点且具有趣味性的素材,吸引教学对象积极主动地观看微课。例如,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包含了拉瓦锡、卡文迪许、普利斯特、门捷列夫、侯德榜、张青莲等中外著名化学家;开发人员可深入挖掘上述人物的经典传记故事,绘制趣味性的卡通形象,用动漫形象代替教材中原有的威严肃穆的化学家形象,逐步去除传统教学故事呆板乏味的属性。将更具趣味性的短视频融入微课视频中,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增强化学史微课的趣味性,更好地融合教学对象的喜好。
         为增强化学史微课的呈现效果,开发人员还应明确课程制作方案,运用录屏软件、PowerPoint,制作精美的PPT文件,以提高微课视频质量。

若开发人员仅运用PowerPoint,则很难有效增强PPT文件的精美属性;基于此,开发人员可引入Focusky软件,将灵巧生动的动画效果融入微课课件中,结合PowerPoint制作软件,平衡PPT的自由度、精美性,为后续的视频转化与录制打好基础。
1.3课程评价
         当校本课程中的化学史微课投入到课堂实际教学中时,开发人员各依托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目标教学对象与教师进行调查,以获取两者对于化学史微课的看法,整理、归纳调查数据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各方不满意之处,对化学史微课进行修改,持续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发人员还可以向视频网站上传化学史微课视频,在化学史微课结尾处添加QQ、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网络上的使用者向开发人员提供建议,反馈化学史微课的使用效果,进而对上述课程开发的各项环节不断完善,持续增强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2.化学史微课制作
2.1整理化学史故事内容
         教师可选用剪辑软件、录屏软件、PPT制作化学史微课视频,具体可选取Xbox录屏软件、Camtasia剪辑软件、PowerPoint软件,结合化学史案例特点,整理案例故事内容。教师可结合各年级的化学教材内容,选取故事材料;但由于部分教材中涵盖了大量冗长的故事内容或过于简短的故事内容,不适宜直接用于制作微课视频。因此,教师可以材料为基础,将其整合成时长约为三分钟的故事文本。例如,开发人员可根据拉瓦锡运用定量方法对空气组成成分进行研究的过程,草拟故事文本,用于制作空气组成微课[2]。
2.2绘制人物形象
         当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化学教材中多以庄严形象绘制化学家,进而彰显化学学科的权威性、严谨性,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化学家与学生间的距离,导致化学家给予学生高山仰止的观感,不利于学生从化学史课程的故事中汲取养分。为尽可能拉近两者距离,开发人员可通过卡通化人物形象的方式,改变化学家在教材中一贯的高大形象,强化其形象和蔼可亲的属性。例如,教师可结合著名化学家的真人肖像,利用当前较为流行的脸萌软件,根据其相貌特征进行卡通化处理,制作卡通动漫形象。
2.3制作PPT
         目前,PowerPoint软件是常用的PPT制作软件;在具体的微课制作进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设计版面,不可将过多的文字铺陈在PPT页面上,应重点提炼关键字眼,配合图片对各段落进行说明;同时,应不断强化PPT色彩搭配中的自然、清新属性。第二、注重动画设计,尽可能整合多个动画效果,以强化微课画面组合的多重性,给予学生新鲜感,使得微课视频更为灵动、轻巧、自然、流畅,持续强化教学效果。
2.4后期处理
         开发人员在完成微课PPT制作任务后,可依托录屏软件将其转成视频文件;同时,可结合故事文本与视频软件,制作音频软件;借助剪辑软件将上述文件整合,进而完成微课视频的基础制作工作。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微课教学的视听效果,开发人员还可将关联性较强的音效文件、背景音乐添加到视频中,以增强微课的观赏度。
结束语:综上所述,科技进步与教学理念的持续更新,使得课堂教学的多元化特点愈发显著;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微视频的应用愈加广泛;开发人员应从课程分析、制作、评价方面着手开发校本课程中化学史微课,运用PowerPoint、Camtasia等前沿软件强化微课视频的呈现效果,优化其制作过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增强微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莹,李韵,唐劲军.基于化学史的串联式微课教学模式探索——以“氯气”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5):117-120.
[2]张胜利. 应用化学史微课促进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建构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