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云 华
四川南充营山县云凤实验小学校 637700
摘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人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已经今非昔比。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传统的单向的知识灌输型教育已经不再适合时代发展的方向。对于提升学生的成绩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帮助,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艺术性,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负面的情感,进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失望的感情。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尝试使用自主探究型的教学方式。
一、引言
小学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人的一生都会受到小学教育的影响。而在其中,语文更是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阅读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有着较高要求的能力。阅读能力不仅在学生时代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有帮助,当他们步入社会,参与到工作中时,也需要有足够的阅读能力,来满足工作上的需要。传统的语文阅读教育重视对学生应试技巧的培养,教授出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应试阅读能力,可以准确地写出所谓的正确答案,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却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相应地,老师们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不再一味地将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究文章的内核,让他们通过理解和感受,来完成阅读的训练。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的方法
在应试语文教学中,“标准答案”的设定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学生认为有道理的,可以从文章中解读出来的内容,却因为答案中没有而遭到否定。学生询问为何不能这样解读,教师也无法回答。学生的创造力和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就在此被直接抹杀,没有任何说头,令人惋惜。
因此,教师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让他们掌握自主探究阅读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只是单向地灌输知识是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想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神话单元学习时,可以在教材选用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发散式阅读。神话题材的阅读文章对小学中段的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学生进行阅读后,会为故事而感到着迷,沉浸在其中,并可以引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更想了解古时的中国或国外的文化。[1]
当然,小学生是最容易对事物产生兴趣的人群,也是兴趣消失最快的人群。如何保持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而不是三分钟热度,需要老师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层级提问的方式,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从而启发学生的思考。
对于不在参考答案上的回答,不能单纯给予否定,而是要询问学生这样回答的理由和原因,如果学生说的有道理,就不应当否定他,而是应当及时鼓励,以保持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当学生因为问题太难而毫无头绪时,老师可以提出回答问题的方向,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让他们自主得出答案,而不像传统教育方式那样直接把答案塞给学生让他们记住,防止学生变成等待答案的做题机器;当学生之间对问题的理解出现不同,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到的东西说出来,并说明并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只要解读地有道理,就都可以说是正确的。这样的课堂将会更加活跃,学生也会因为受到肯定与鼓励,而更加自信,更喜欢语文阅读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后,学生会进行更多的阅读,此时教师应当加以引导,针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指导,让他们在小学时期就改掉不良的阅读习惯,学会一种优秀的阅读方式,这是一件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事情。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更注重思考,将自己的灵光一现用笔记录下来。同时在阅读之后,及时与他人交流感想,互相学习,将阅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学生将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更加喜欢读,希望读更多的文章,对待阅读理解也会更加得心应手。[2]
(三)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提问
老师都喜欢会问问题的学生。能对文章提出疑问,说明他们进行了思考,并且在他们无法理解的地方,在向老师寻求帮助。这是非常宝贵的。现在很多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是不敢提问,一方面是他们缺乏思考,思维产生了定式,另一方面是他们畏惧“参考答案”的权威,认为自己的疑问一定是自己的问题,老师和答案一定是不会错的。
针对这两点,老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首先要让学生多进行思考,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四年级下册的《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闲适和谐的村居场景。而词作者辛弃疾,是一位征战沙场的爱国将领,一生都在为爱国抗金而征战,为何他会写出这样一首与他身份不合的词,是什么导致他产生了这种转变?老师在授课时要鼓励学生去查找相应的历史背景资料,让他们对词作者所产生的改变进行猜测。古时的事情当然无法得到真实的验证,古人的心境当代人也难以揣测,但是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是更重要的,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得到答案的体验是难得的。
学生往往碍于文章作者的权威而不敢质疑。此时,老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当今社会是一个辩证的社会,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相对的合理。学生提出的观点只要不是玩笑话,而是有根据,有思考的思想结晶,那么老师就应当予以肯定,给他们以鼓励,让学生保持这种敢于挑战权威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将会更有思辨能力,在阅读中会思考更多,他们的阅读成绩也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
(四)尊重学生的差异
有的学生可能不善于口头表达,教师可以通过书面的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理解过程;有的学生可能语言组织能力尚缺,老师要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学习语言组织能力,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不同学生喜欢的阅读内容也不尽相同,教师不需要强加给所有学生同样的阅读任务,而是应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内容。
结语: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再多重复了,其教育方法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不断地改进。当今时代,自主探究学习是非常合适的一种阅读模式。教师不再是单纯灌输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进行质疑。阅读成绩的提升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更需要的是长期的积累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詹海琴. 自主探究角度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 学周刊, 2020(27).
[2] 代淑芬. 自主探究角度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3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