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探析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路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2期   作者:冯海霞
[导读] 阅读与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两大山脉,正所谓“一山更比一山高”
        冯海霞
        山东省安丘市柘山镇柘山小学  262112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两大山脉,正所谓“一山更比一山高”,许多学生难以翻阅这两座大山,导致语文素养发展不健全。为改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不均衡”这一现状,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就可以联系读与写,推进读写结合,探析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以带领学生翻阅阅读与写作两座大山,让学生漫入“语文的桃花源”,感受语文学习的趣味,实现语文素养提升。文章也将从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两个层面,探析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教学新思路

        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参透叶圣陶先生所言,朝着“反三”的标准点出发,探析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应用策略。务必要让学生能够从读中写,从写中读,实现双向联系、双向互动、双向发展。那么如何真正从读写结合视角深入语文教学呢?我提出了两种切入点,即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一、以读促写——阅读为载体,深化写作
1、阅读中积累,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为学生打开了字与句的世界,为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语文知识,这些
丰富的语文知识都是学生的语文写作素材,是学生的“储备库”资源准备。教师应当利用阅读,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为后续的写作做好准备。同时积累素材的过程,也是学生剖析阅读文本,掌握好词佳句的过程[1]。
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勾”,将阅读文本中的优秀词句勾起来,进行优秀
词句标注。同时要让学生准备“积累本”,将好词佳句积累在积累本中,经常性翻阅积累本,进行二次记忆,能够让学生真正将好词佳句积累成册,做写作准备。
    如在学习《白鹭》时,学生们会被作者所描述的白鹭所吸引,“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样精巧描述无不令人惊叹。学生就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这样的好词佳句摘录在积累本中,积累写作素材。
2、阅读中模仿,掌握写作技巧
“模仿是写作的捷径”。仿写十分灵活,它可以仿写句子、段落、结构等,
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对应的技巧,能够梳理整个文章的脉络,既能够实现自身写作技巧的提升,夯实协作基础,又能够实现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
(1)模仿语句:教师要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选出来文章中具有修辞手法、典
型描写方法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技巧,学会写作[2]。
        如在学习《匆匆》时,作者将逝去的日子比做被微风吹散的青烟、被初阳蒸融的薄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仿照这样的比喻写作手法,模仿语句进行写作训练,思考“过去的日子如什么?”。学生们发散思维,有的学生写道“过去的日子如寸金,被人们消耗了”、“过去的日子如昙花,被时光凋谢了”。这样学生们既能够通过仿写句子感受到作者对时光飞逝的讶异与感慨,又能够掌握基本的比喻写作技巧,为后续的写作做支撑。
(2)学习结构:学生在参与写作活动时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不会梳理
写作结构,导致整篇文章堆砌色彩明显。小学阶段所选去的文章结构清晰,脉络分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阅读文本时,通过阅读学习其文章脉络,掌握清晰的写作思路。
    如在学习《观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思考观潮的写作顺序,学习其写作结构。观潮整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所描写,采取总分的结构,清晰的将观潮前、观潮中、观潮后的画面写于纸上。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学习其时间顺序的写作结构清晰自己的写作思路,既能够学习阅读文本,又能够明晰写作思路。
3、阅读中立意,确定写作主题
写作需要学生正确立意,其立意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求新
的基础上具备积极色彩。为了让学生及能够创新立意,又能够正确写作。教师就可以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文本立意,引导学生们探析如何“定题”。
    如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时,题目清晰带领学生回忆十六年前的故事,内容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赞美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这样的立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具有积极色彩。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学习阅读时掌握写作时的各种立意角度,引导学生确定写作主题[3]。
4、修改习作,以阅读评写作
阅读并非完全读文本,也包括读学生自己的作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自
己的习作后,组织学生进行习作阅读和修改,让学生们通过读自己或读他人的作文,审视自己写作时的缺点,学习他人写作时的优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称为作文评定者,去评定同学作文的用词、标点、结构、
写作手法、文章主题等。这样能够以阅读评写作,能够加强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认识,也能够集中将学生的写作问题呈现在课堂上,针对性推进写作教学。
        二、以写促读——写作为途径,深化阅读
    在以读促写的基础上,教师也要从写的角度推进阅读学习。除了上述提到的模仿训练、积累好词佳句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写作活动,让学生以写作为途径,回顾阅读学习、深化阅读效果、实现阅读与写作素养的真正提升。
1、写读后感,深思阅读
这里所说的读后感包括多个内容,可以是学生阅读学习后的感受,也可以是
学生阅读学习后的续写。无论是哪种形式,实际上都是学生对阅读文本读后的思考、回忆、感受。
如开展续写活动,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想象力的支撑下去发展阅
读的故事走向。发展阅读故事走向的考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样也考验学生的写作功底。能够让学生们基于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进行读后写作。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课后,给学生读后写作以方向,即通过布置写作任务、埋下疑问伏笔等方式,让学生们投入到课后阅读写作活动中。
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教师就可作出如下要求:
(1)课后思考,倘若进行第四次田忌赛马,谁会胜利?
(2)写出一篇小短文,讲述第四次田忌赛马的故事。
2、模仿写作,对话作者
上述我们提到模仿训练能够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除此之外,它能
够通过让学生去咬文嚼字的分析句子、段落结构,能够让学生感受句子背后作者的情感,去品味故事的另一层含义。实际上,模仿写作能够让学生对话作者,深入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与学习[4]。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模仿写作活动时要学会引导,即
要让学生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写的好处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写作,写作会更立体,同样写作与阅读之间也会形成契合关系。
如在学习《桂花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写作时围绕“桂花雨”
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让学生从作者写的角度去思考作者情的发展,这样学生在后续模仿写作时对情与思把握更到位,也能够以阅读与写作为媒介,对话作者,深化学习。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坚持推进读写结合,这样才能够以阅读为基础、以写作为桥梁,实现学生阅读与写作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改变读写脱节的现状,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写作,漫入语文世界,实现读写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男.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09):49-50.
[2]房洁.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化[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04):67-68.
[3]邱子宁.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黑和教育,2018(01):28-29.
[4]绳永青.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初探[J].学周刊:下旬,2016(03):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