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妮 薛彩霞
江苏省宜兴市城北小学 214236
【摘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明晰学生思维起点,以问题促发学生主动思考,搭建思维“坡度”、挖掘思维“深度”、拓展思维“广度。”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广度;思维深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力,发展学生思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由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在现实教学中,低年级的数学老师往往不能很好的重视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和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送鱼给别人,不如教会他怎样捕鱼。喻指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训练的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呢?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明晰学生思维起点,以问题促发学生主动思考,搭建思维“坡度”、拓展思维“广度”、挖掘思维“深度”。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学为例:
一、创设情境,搭建思维坡度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能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多说一说,通过理性地“说”促使学生数学地“思”。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消除“说”的压力;多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促使学生“多思、多说”;通过问题引领,为学生搭建思维阶梯,让学生“善思、能说”。通过学生智慧而数学的“说”,让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
【课堂实录一:初次比较,以问引思,以说促思。】
师:(出示主题图)校园里的小朋友玩的真开心,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用另一种方法来学习数学,那就是“比一比”。
师:让我们比一比,从图上可以看出哪根跳绳长?
生1:女孩的跳绳长。
生2:我觉得一样长。
生3:两根跳绳差不多长,看不出哪根跳绳更长一些。
师:看来仅仅通过观察,比不出两根跳绳的长短。今天,老师特意把这两根跳绳带来了,大家再思考一下,该怎么比较它们的长短呢?
生4:可以把两根绳子放在一起比一比。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就请你来比一比,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边演示边介绍:可以把这两根跳绳头对齐并在一起,比另一头。因为红跳绳比黄跳绳多一段,所以红跳绳比黄跳绳长。
师:说的真好。那么“红跳绳比黄跳绳长”这句话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4:黄跳绳比红跳绳短。
师:这位同学不仅想出了比的方法,还能说出比的结果,真棒!
师:跳绳太长了,拉直了比起来有点麻烦,还可以怎样比更方便?
生5:可以把跳绳折起来比。
学生演示边介绍:把两根跳绳对折一下,一段对齐,比另一端。
回顾刚才的比较过程,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生6:看不出绳子的长短,可以动手比一比。
生7:比的时候一端要对齐。
生8:可以对折后再比,更方便。
……
《比一比》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质量,初步感悟“比较”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主题图为学生的比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首先通过观察法直接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有困难,引起学生争执,激发学生再思考;接着借助学具,让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的研究过程,明确新的比较方法,得出准确的比较结果;最后通过对整个比较过程的反思,对新的比较方法进行了总结,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借助主题图,创设问题情境,借助一次次追问,为学生搭建思维阶梯,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逐步提升。
二、给予机会,拓宽思维广度
思维的广度,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的思维在围绕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够向更深、更广的角度展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发散思维,大胆地各抒己见。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互动、思维碰撞,有助于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的广度。
【课堂实录二:再次比较,拓展方法,发散思维。】
师:这里有四支铅笔,哪个最长,哪个最短?请一位同学把最长的和最短的铅笔挑出来。师:还剩一支黄色和一支绿色的笔,你认为哪一支长,哪一支短?
生1:差不多长。
生2:看不出来。
师:通过观察,这两支笔看不出长短,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呢?
生:把它们一头对齐了就可以比出长短了。
师:我们来换个称呼,这个叫尾,这个叫头,这样就区分开来了。
生1:可以对齐了尾,看头。
生2:也可以把头对齐,看尾。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是的,我们可以用刚才学习的比红跳绳和黄跳绳长短的方法来比较这两支笔的长短。那你们还能想出其他比较的方法吗?
生3:把两支笔和尺子比一比,可以看出绿色的笔更长一些
师:老师把这两只笔放在灯光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4:绿色的笔影子更长一些,所以绿色的笔更长。
生5:把绿色笔的笔尾抵着长方形纸的一个角,在笔尖的位置做个记号,再把黄色的笔的笔尾放同样的位置,看看笔尖位置,就可以看出绿色的笔长一些。
……
比较物体长短,差异明显,可以通过观察的方法;如果两个物体长短较为接近,就需要采用新的比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表达的机会。在交流中,学生基于已有知识经验,首先介绍了尾对齐,看头;头对齐,看尾的基本方法;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了用尺子比、作记号比、比影子等比较的方法。
整个学习过程轻松灵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奇思妙想纷沓而来。当思维发散的越多,有价值的回答也越来越多,课堂也越来越精彩!尽管学生给出的方法不同,各具特点,但比较的本质是一样。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活跃、创新的比较过程,发散了思维、拓宽了思维的广度,收获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积累了数学思考的经验。
三、乘势而上,提升思维深度
思维的深度,主要体现在学生思考问题时,能抓住问题核心深入思考,感悟问题的本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改变思维的方向、角度、方式,从多方面看待数学问题,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感悟数学的本质,提升思维深度。
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了比较两个物体长短、高矮和质量,但是教师并没有让研究戛然而止,而是乘势而上,又引入了比较摸不到的声音长短的游戏,让学生在“啊”的过程中体会到无形的声音也有长短,而后感悟到声音有长短是因为时间有长短。从有形到无形,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随着感性知识的不断丰富,概念外延也不断扩大,思维也变得更严密、更深入。
结束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篇》,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师,更要理清学生学与思之间的辩证关系,注重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搭建思维坡度、拓宽思维广度、提升思维深度,这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积累经验、提升素养,让低年级数学课堂彰显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吴希.促发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9(18):(10-12)
[2]巩斌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三部曲”[J].小学教学参考,2020(9):(12)
[3]聂应波.浅谈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原则与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