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2期   作者:冯静静
[导读] 深度学习和单元主题教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冯静静
         清华附中合肥学校  
         摘要:深度学习和单元主题教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深度学习的理念为大单元主题教学提供新思路,同时借助单元主题教学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本文在深入剖析深度学习和大单元主题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意义和目的,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要素,梳理整合串联;提取核心概念,实施单元备课;实施课堂教学,发展高阶思维;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策略
一、内涵界定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对于深度学习的内涵,国内外学者有诸多说法。国内学者对深度学习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界定:黎加厚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批判性地学习新的事实与思想,并将它们融入自身原有的认知系统,能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将已有知识迁移进新情景中,作出决策并解决问题[1]。安富海认为,高阶思维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学习内容的一种学习[2]。郭华认为,深度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与已有认识成果,全身心投入探究实践的学习过程,通过深度学习,将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3]。综合国内外对深度学习的研究,笔者认为深度学习就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智慧之旅。旅程的终点不是让学生获得一堆零散、呆板、无用的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充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深度学习具有以下特点:学习目标是具体、多维、长远的;课堂上学生是高参与、高配合、积极主动的,学生的情感是充满兴趣、勇于挑战的;知识结构的架构是有序、联结的;知识的建构方式是批判的、有意义的;学生的思维层次是高阶思维;学生迁移能力强,可以举一反三,能灵活运用非结构知识面对复杂的新问题情景;学习过程中学生乐于反思。
         (二)单元主题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对“单元”的理解与单元教学的类型,有诸多说法。有学者将单元教学分为:核心内容类单元、方法类单元、问题类单元,并根据核心内容的范围大小提出“大单元”“中单元“小单元”,其中,教材单元属于“中单元”[4]。有学者认为,目前对于单元的理解有两种:一是基于教材编排的角度,即依据现成教材中己有的章节,二是基于教学需求,即依据教学内容的联系进行重组整合形成大单示。有学者将单元分为知识单元、主题单元、主题探究单元,其中知识单元按知识的逻辑编排,如教材单元;主题单元围绕某个话题展开学习活动:主题探究单元强调某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和探究过程的完整性。本文的单元主题教学是基于教学需求,即依据教学内容的联系进行重组整合形成的大单元。
二、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教师层面: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策略
         实施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主题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数学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学情,加强解读教材的能力,组织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师需要深入学习“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践行大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教师应在明确教材的前提下,改变教学过程中知识碎片化和去生活化的弊病,课堂教学设计中不能单纯将知识点和技能作为全部学习目标。单元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站在知识系统性的高度,以单元话题为基础,将本单元出现的重要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整体的编排,组成一个知识整体或意义整体。
         (二)学生层面
         1. 有利于加强内容整合,架构知识网络体系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孤立的、零散的,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需要我们不断的将多种知识和信息联接,包括多学科知识融合及新旧知识联系,将其整合到原有的认识结构中,在不断整合建构中,完善丰盈已有知识体系,进而形成知识网络。
         2.有利于发展高阶思维,形成可持续的理解
         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中,高阶思维表现为较高水平层次的能力,即“分析、综合、评价”,而低阶思维则表现为较低水平层次的能力,即“知道、领会、应用”[11]。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主题教学,需要学习者不断的将零散、孤立、无序的知识点通过分析、综合、评价整合为整体、联结、有序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同时高阶思维的参与意味着深度学习的发生。
         3.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下,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样的数学知识、怎样学习数学知识、获得什么样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不以深度学习下大概念、结构化教学为支撑,大单元主题教学就不可能跳出传统单元教学的窠臼,也难以解决学科素养落实和教学改革中遇到的“进度、质量”等棘手问题。大单元主题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系统、思维更加深入,在深度的学习中,学生不断生长,从而落实核心素养。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策略
          教师在践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时,需在课前做好教学各个要素的分析,理清教材之间的内在结构,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整体设计单元主题教学。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单元大概念,在大概念的引领下根据教育内容的本质、内在联系进行单元主题备课。课堂教学中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单元主题教学完成后,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一)分析教学要素,梳理整合串联
         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是在充分了解各方面的基础上架构的大单元主题教学才有意义,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研读教材,理清脉络层次
         (1)基于课程标准解读教材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审视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宏观把握设计方向。
         (2)解读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只是一个呈现形式的表象,我们需要解读教材呈现情景和知识背后深层次的本质。同时需要知晓单元主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地位。把教学内容放置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进行纵向梳理,了解已学内容和即将学习的内容,并与本主题单元的关系。同时,我们需要了解教材单元的编排序列及内在逻辑,在进行重组时可以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组块。
         (3)多版本多学科涉猎综合
         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不同的编排方式和情景设置,有不同的思考维度和探究方向,我们可以多角度全面了解,为单元主题设计准备。也可以跨学科,广泛涉猎,综合各学科进行大单元主题教学。
         2.分析学情,把握知识生长点
         教师在进行大单元主题设计时,精准的分析学情,衡量学生的学习需要,找准单元主题设计的起点,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有知识可学,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学到深处”。
         (1)找准认知起点
         如今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作为老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课前测试、沟通交流等多种方法了解孩子认知的起点,精准安排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表内乘法》时,很多同学能熟练背诵乘法口诀,快速计算表内乘法,但是学生不理解乘法口诀编制的过程需要经历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乘法的意义,通过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的过程。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自主合作编制口诀,注重学生经历口诀编制的过程。
         (2)掌握学习状态及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解读,我们可以找准每单元的教学难点,这个难点是普遍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我们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关键点出发组织教学,可以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度的沉浸在学习之中。例如在教授《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课上教师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画图中逐步理解将分数单位化为一致时才能相加减的算理,进而清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提取核心概念,实施单元备课
         教师在深入解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提出单元大概念,在大概念的指引下调整教学内容,提出基本问题,设计单元主题活动,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彰显深度学习的理念。
         1.设计目标,统筹全局
         教师精准定位提取核心概念,明确本单元学习需要获得的持久性理解是什么,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基于深度学习理念设计的单元目标更加细致具体了学生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落实核心素养。
         2.调整内容,统筹序列
         深度学习强调知识整合、重视教学的整体性。在单元主题的目标的引领下,我们可以对教学内进行调整整合。
         (1)立足联系,整体建构
         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我们可以把相近的、相关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建构,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对某一知识的深度持久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组相反的内容时,它们都是相关联的量,即一个随着另一个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是正比例是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是两个量的积一定。在整体建构时,突出正反比例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在相同中得到不同,深化对比例的理解。
         (2)依据内容,整体规划
          单元主题教学建构之后,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性质,统筹单元教学序列,使学生的深度学习更有逻辑性和目的性。
         教师的深度引领才能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立足理论与实践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架起了深度引领和深度学习的桥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增强设计大单元主题教学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建构起知识网络体系,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真正落实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05):29-30.
[2]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10):7-11+21.
[3]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25-32.
[4]刘晓枚.单元设计,整体把握知识本质[N].中国教育报,2017-05-10(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