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2期   作者:陈赛君
[导读] 戏剧部分内容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陈赛君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平桥二中 317200
        【摘要】:戏剧部分内容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戏剧作为文学体裁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方法运用问题,导致教学过程流于形式,重点不突出,学生兴趣不足等,对此,下文重点结合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要求,以此为出发点,借助课本剧,提出优化戏剧课堂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课本剧;存在问题

        作为艺术的一种,戏剧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在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收录多篇经典戏剧,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使课堂更加高效。然而,受到诸多因素之影响,戏剧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像未重视课本剧的应用,难以将艺术的教育价值充分挖掘。故此,需要教师着重探索,优化戏剧课堂,高效教学。
1.制约高中语文的戏剧教学主要因素
1.1课本剧受到“冷落”
        戏剧属于传统文化重要内容,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都包含戏剧。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由于戏剧内容考试出现频率较低,因此,语文教师大多关注散文、小说和诗歌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戏剧部分重视不足,忽视了学生艺术追求,导致戏剧教学受到影响[1]。
1.2教学方法“千篇一律”
        戏剧教学,使用和散文或者小说等相同的教学方法,由于戏剧本身需要使用大量时间阅读原文并在舞台上表现出来,才能获得良好体验。学生在参与或者观看的同时,可欣赏到其中独特美感。课堂单一的阅读和讲解,学生情境体验不足,对于戏剧内容的理解可能不够全面,难以发挥其教育价值,对于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培养。
1.3教学过程“蜻蜓点水”
        学生了解戏剧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师的讲解,真正参与戏剧表演或者掌握戏剧理论的人相对较少。高中生学业压力较大,课堂上戏剧教学大多流于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导致最终教学成效不明显。课程改革下,教育重任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兼具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需要教育者丰富戏剧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学习。
2.高中语文的戏剧教学路径的优化
2.1以小见大,把握全局观念
        戏剧教学需要从整体出发,才能感受文学的魅力。教材当中的戏剧只是节选部分,若学生仅仅阅读片面的情节,就可能产生片面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具备全局观念,高度重视戏剧教学,引导学生从全局把握戏剧内容。可在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对戏剧进行整体观摩。

观看专业的表演,有助于学生对剧情的整体把控,在此基础上展开阅读。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精读部分,以全剧本内容作为泛读内容,不但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而且还能增加其阅读量。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从课本当中,汲取阅读方法,利用选文作为激趣素材,培养学生对戏剧内容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故事全貌的欲望。所以,在戏剧教学中,需要教师给予戏剧部分高度关注,并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展开阅读,为后续表演和评价等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2.2活化课堂,组织表演节目
        教育过程,应该按照课程改革目标,释放学生本性,组织表演、模拟或者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当中获得学习感受。戏剧表演也可视为课堂游戏的一种,旨在引领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其兴趣。通过表演,能够将戏剧文本呈现出来,使静态台词变为生动的情景,帮助学生感悟戏剧的动人和美妙之处。表演过程,还能将学生情感、动作等融合其中,并和他人之间进行默契配合,深入体会人物语言,强化其对戏剧的理解。表演活动组织期间,可划分表演小组,设置导演、剧务和演员多种角色,按照角色差异进行分工。
        如:讲授《雷雨》时,可将主要人物线进行划分,按照人物情感之间的关系,布局故事情节。第一条线是周朴园、侍萍、繁漪;第二条线是周萍、繁漪;第三条线是周冲、周萍、四凤,通过人物的合理安排,将周宅内部矛盾同一天爆发多种跌宕起伏的情节演绎出来。学生表演过程,能够对这场“雷雨”的爆发体会得淋漓尽致。活动过程,以生为本,而教师则作为指导,辅助学生完成戏剧编演,让学生通过表演走进文本,感受角色内心世界,产生共鸣,不断提高其文学素养。
2.3品评戏剧,完成课后拓展
        基于表演前提之下,对于戏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结合剧本情节,感受作品的艺术价值。需要注意,戏剧教学不可局限表面知识点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因此,需要为其思维发展提供空间,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如:《雷雨》戏剧表演之后,可组织评读活动,参考不同学者对于此戏剧的解读视角,有的学者从人性和命运的角度进行评读;有的学者从文化、宗教等视角展开评读;有的学者则以社会、阶级等视角展开评读。通过上述指导逐渐将学生思维宽度和深度加以拓展。戏剧当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代表其人物情感方面也就越复杂,需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多角度评读与分析,才能汲取其中的精华[2]。
结束语:总之,通过上文对于戏剧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明确影响戏剧课堂实效的主要原因,探索课本剧下的戏剧教学模式,从阅读、表演、品评等角度对于戏剧教学的优化路径进行论述,开创戏剧教学全新模式,为课本剧的教改探索全新途径,完成课程改革要求,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冰,吴茱萸.高中语文体验式戏剧教学的问题与策略分析[J].新教育,2018(11):131-132.
[2]漆梅.高中语文戏剧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破解[J].新课程研究,2019(12):165-166.
(参考文献需要5本)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