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课堂四“趣”,探语文之“味”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2期   作者:李跃
[导读] 语文学科不仅在众多考试中的分数占比在逐步上升

         李跃
         灵璧县朝阳镇孟邵小学,安徽 灵璧 234221
         【摘要】语文学科不仅在众多考试中的分数占比在逐步上升,而且它对于一个人的内涵修养和长远发展有无可比拟的深刻影响。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开端,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性和心理特点,趣味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一直都是广大教育前线教师的不二之选;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着片面化和形式化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就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让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上大放异彩的策略:通过四“趣”的设计,和学生一同探寻语文之“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法;课堂;互动

         从识文断字到阅读理解,可以说语文学习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前提,也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取得长足进步的基础。如果不对语文学科给予相应的重视,所造成的影响远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成绩的下降,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足够广泛的学科:它关涉到一个人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它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泱泱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明,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修养到诗词歌赋的文化熏陶,都全部囊括其中。而且语文是一门注重积累的学科,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学习的进步也非一日之功,决不能急功近利。所以,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开端,就务必要使得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科自身内在的魅力后,自主实现从“要学”到“想学”的转变;这也是发挥语文学科对个人修养和人格塑造作用的关键之所在。
         而要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就需要在教学策略上多多花费心思,就比如,在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有意识地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做到趣味性和知识性的两全其美,让学生在乐于学的同时,好学、会学。为了确保这种趣味教学能够收到足够的成效,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总结出四种创设趣味小学语文课堂的途径,涵盖了从课堂前的准备环节到课堂后的作业环节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通过做好这四“趣”的设计和执行,不仅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变得有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背后所代表的中华文化有很好的认识和感悟,培养起他们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阅读之“趣”
         语文归根究底还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而语言的学习就必须要“开口”,只有在多听、多说、多读的条件下,才能掌握好一门语言,也能更好地理解这门语言的魅力之所在。比如说中文的音节韵律之美就在中国古典诗词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道尽愁苦心绪;而凝练简洁的古文读来便是字字顿挫有力。这里的“阅读”应该分开为“阅”和“读”两个环节:“阅”是为学生制定提前预习的规矩;而“读”则是要大声朗读,可以在课前留出五分钟时间或课间鼓励学生们大声朗读学过的课文。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中的《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诗分别是四言和七言的绝句诗,字数不多又难度适中,特别适合于小学生来记诵。教师在基本教学完成后,就可以给同学们作诗朗诵的示范,期间要尤其注意字音的准确性、停顿和神态手势的配合。之后在表现好的同学中选拔出领诵员,让他承担起接下来一个月内语文课课前读书的领读工作。

这种朗读活动的开展和选拔领诵员的规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成为领读员而勤于练习诗歌朗诵的技巧,提高熟练度;而且能让学生养成预习和大声朗读的好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互动之“趣”
         小学阶段的大部分学生还处于纪律养成的开始,而且心性不定,上课时甚至还会左顾右盼,没有办法将注意力在四十五分钟内完全地集中在课堂上。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增加师生互动的部分,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引导和陪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身处课堂之中,从而就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且,互动环节常以类似任务分配、游戏闯关的形式出现,能给课堂增添更多的乐趣。
         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识字》一章中的《快乐读书吧:读书真快乐》模块中有一篇《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文章,在提前布置了家长陪同认读的预习作业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师生可以一同再读故事。将文章的内容分为“小白兔”、“大灰狼”和旁白三个角色,教师主动担当字数较多的旁白角色,和学生一同合作完成这个故事的演绎。分配角色任务共同完成一项工作的形式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加专注地参与到课堂中。
三、合作之“趣”
         如果说互动性着重于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你来我往”,这里说的“合作”就更侧重于学生之间的协同配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式的学习,一方面能够发挥同伴间相互建议、相互督促为学习提供的助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每一个孩子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在整个班级里形成友爱互助的良好人际交往氛围。
         比如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第三单元以自然为主题,这一单元的习作练习是关于观察日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四到五个人自由结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种植一株小型植物;然后小组成员轮流照料、观察,并且定期写观察日记。观察日记主要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还可以写观察的过程、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等,如果能画下或用照片附在旁边就更好。一到两个月后,就可以要求小组成员要整理好观察日记并向全班作汇报,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四、作业之“趣”
         作业环节是很多老师会忽视的环节,觉得只要在课堂上做到趣味横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就足够了,至于作业的布置又回归到了传统的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抄写。实际上,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环节,在巩固学习成果、提升学习效率等方面都有独特作用。教师用心布置出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备的家庭作业,不仅能够使学生葆有持久的学习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时候能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并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文化之美、文明之美。
         就以四年级上册课本第七单元的作业布置为例,这一单元中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奠定了这一单元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基调。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制作爱国主义主题的手抄报的作业,这一项作业中就包含着对资料的搜集阅读、画报的排版布局和书写、绘画等等多项能力的考察,而且在形式上比起抄写、默写等作业也生动的多。
         
         小学语文作为人生的启蒙科目,其重要性已经不需多言。作为新时代的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努力创设课堂四“趣”,和学生一同探语文之“味”,让学生学好语文、爱学语文。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趣味性和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7):53-54.
[2]孙福平.浅析通过趣味引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3.
[3]铁芳.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