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
江苏省盱眙县实验初级中学附属小学 211700
摘要:微课是指以微视频为媒介而存在的教学资料,形式包括网络资源、教师录制的视频,具有短小精悍、形象直观等特点。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借助微课成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微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能够借助微课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运用微课进行学习时,学生能够打破学习空间与学习时间的限制,最大化地利用好学习时间,最终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质量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课堂引进微课的意义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也充分地结合了时代的发展,通过微课这种微小视频呈现的方式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对语文学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的主导性。促进教师成为一个合格的引导者,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运用微课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动员起来,他们将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表现出强烈的知识欲望,并积极学习。小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色彩鲜艳,形象直观的事物有强烈的渴望。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将教材中的抽象知识可视化,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直观的形象和生动的色彩将极大地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汉字教学中,有些文字在教科书上没有相应的插图。老师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应的视频来进行微课的制作。学生们生动地展示了象形文字形成的过程,实现了象形文字的精彩演变过程的呈现,学生们对汉字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声情并茂的微课教学中,结合真实生动的教学场景,让教科书上印刷类型的知识点活跃起来,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学生对此越来越感兴趣。
(二)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活跃思维。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实现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仍然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赵州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总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学习完课文后,学生可以设计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勇于表达意见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率。
(三)运用微课突出重难点。微课作为一种精炼的短视频,能够集中体现课堂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梳理课堂学习内容,加强重点攻破。微课不仅在梳理课堂教学知识上有明显效果,还能够作为学生自主预习的工具,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整体掌握课文结构和内容。微课较为简练、多样,其中可以包括课文的朗读录制,让学生听、跟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例如,在学习《示儿》这首诗时,可以用《精忠报国》作为歌曲导入,再播放微课,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相关知识、字意、句意、情感重点了解。同时,在微课中,学生看到战乱后人民流离失所的场景,感受“国破家亡”的情感,然后跟读古诗,纠正音节,帮助学生通顺、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教师展开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对整个课堂中重点学生内容有所了解,有利于课堂进展更加顺畅、高效。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课文,结合教学学习,能够将古诗快速理解背诵下来。
(四)运用微课指导课前预习。如果想要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利用和把握好课前预习时间。如果想要有效的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教师就一定要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之深度融合。所以教师灵活的运用微课资源做好语文课堂引导预习工作,转变传统的教师先讲,学生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了解了将要学习的知识背景。课前预习视频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到接下来的所学内容之中。比如在进行《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当前的网络搜集与黄山奇石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制作成课件,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播放给学生观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黄山石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黄山石都有什么样的特色,它“奇”在哪里,利用设疑和追问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寻找答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运用微课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是教师帮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阅读又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若是教师借助微课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用微课来为学生进行课外导读,可以为学生进行讲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利用自身的课外时间进行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就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质量的提高。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愚公移山”成语由来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对学生进行讲解,在微课中为学生展示出“愚公移山”的故事:一位老人为了搬开横跨在自己家门口的两位大山,每日坚持不懈去山上搬走石头,邻居智叟劝他:你这样是一辈子都搬不完的,放弃吧。结果愚公说道:我搬不完,还有我的儿子,孙子,总有一天能够搬走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调动起学生阅读的欲望,随后为学生引导其它中国古代有关成语的故事,“指鹿为马”“草木皆兵”“惊弓之鸟”等,引导学生去主动搜集资料,展开阅读,让学生结合微课领略阅读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六)运用微课拓展教学路径。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而言,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实施也非常的重要,所以说,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以此更好的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拓展教学路径,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很多学生对傣族泼水节不是很了解,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微课视频放到网络平台上,让学生提前观看,并给学生留下任务,让学生可以自主的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的资料,并对其整理总结,在正式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微课的大背景下,构建小学的高效课堂,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可以利用微课,可以设计课前导入,进行课外延伸,攻克语文重难点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依据教学情况来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教学手段,力求将微课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中,来促进高效课堂的不断的构建,以此来持续的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永达.让微课成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9(20):147.
[2]刘丽荣.微课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2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