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锡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第一中学017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型教育方法被社会广泛认同,教育激励便是其中被运用较广的一个科学的教育模式。所谓教育激励指教育工作者创设满足学生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教育激励不仅对初中班主任在教学管理的应用中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发展有指导性作用,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本篇主要探讨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教育激励在初中班级管理应用的意义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发展更偏向以成绩结果为导向,因此班级管理的核心就是机械化般的学习,甚至打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口号,严重忽略学生的内心想法,尤其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发展的启蒙阶段,心智发展还不完善,内心敏感纤细,急于挣脱“孩子化”的桎梏,容易出现叛逆、偏激的行为特征,机械化的管理模式会激化这种行为特征,导致对将来的身心的健全产生严重的影响。而激励教育则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后果,因为激励教育强调的是听取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求甚至是利用学生需求。比如有些学生急于表现,希望无论生活还是学习中有人可以注意自己,那激励教育就可以通过获得班级荣誉感这一手段,让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有机会参与,最好是那种可以代表班级出赛的活动,这样学生们会感到自己为集体作出了贡献,从而调动积极性。再比如有些初中生刚进入青春期,内心自卑敏感,对别人的否定非常注意,这样的学生的激励教育就需要以表扬鼓励为主,给予勇气,增强自信心,通过不同的激励教育创造良好的、积极的班级管理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在初中班级管理应用教育激励的方法
(一)情感激励
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这就表明班主任的作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而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关系到他们如何对待学习。但是很多情况却是班主任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优等生和差等生之间,而经常被忽略的便是中间群体,据统计中间群体占比往往达到一个班级的70%以上,若是班主任管理不好这70%,危害是严重的,为何会习惯性忽略大部分的中间群体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精力有限,那随着教育激励的推行,情感激励便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情感激励重点在“情”,发自内心的关怀学生、关心学生,从而让学生感到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爱护之情,比如班主任可以在定期定时的找学生聊天,不局限于学习,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甚至可以通过学生之口了解其他学生的情况;也可以制定“学生学习对比图”通过与他人对比的柱状图和与自己对比的趋势图两个维度记录每个学生的成绩,当学生成绩下降时要及时与其谈话,了解原因给到建议,当学生成绩进步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到自己无时无刻不被人关注,从而唤起老师和学生思想内心上的共鸣
(二)目标激励
“无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远征”目标很重要,但是如何设置和利用目标更重要。在学校,有年级的目标,有班级的目标,有学生个人的目标,如何将这些目标融合起来是班级管理重要的一步,而目标激励便是这一步。目标激励是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激励学生奋发学习,提高学习能动性,不断取得进步,故目标的制定,需要遵循SMART原则,即明确性、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和时限性,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老师第一步需要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基本情况;第二步老师需要让学生以每次考试为时间段制定目标,一般就是期中和期末考试,然后通过SMART的原则和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学生协商纠正一些不合理的目标,比如过低或过高;第三步依旧让学生写出实现目标的安排步骤,第四步老师制定目标完成情况的奖惩措施,使目标激励不在是浮于表面的空中楼阁,而是成为激励学生的一个标杆
(三)正负激励
正负激励又名奖惩激励,正激励为奖赏,是对其行为的奖赏和肯定,目的是鼓励其行为继续进行下去;负激励是对其行为的批评和否定,目的在于制止其行为的继续。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正负激励运用的好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们除了表扬优等生、取得进步的学生之外,也可以表扬差等生的闪光点,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如果有那就说明我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所谓的差等生在某一方面成为别人眼中的榜样;相对的惩罚激励也不是体罚学生,而是可以通过表演小节目、老师板书的书写等一些不伤害学生自尊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鼓励和惩罚中认清自我,学会思考
三、结语
有这样的一句话“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而激励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行,尤其对于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有效的教育激励作用可以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通过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提高其学习能力,因此班主任应该合理利用激励资源,创新教育激励方式,通过情感激励、目标激励和正负激励等方式更好的引导学生,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的兴趣,重拾在学习上丢失的信心,为人生的道路提供更多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成良. 教育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 江西教育, 2020(6).
2、康伯. 论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 2020, 000(005):7-8.
3、肖金云.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2):024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