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泾榕
230302199**0124748
哈尔滨实验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日渐深入,高中音乐课程合唱教学呈现新变化、新要求,革新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势在必行。教师要站在新课程改革的视角,探析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各方面呈现的问题,剖析音乐教材、音乐学情的同时探索可行的思路、有效的策略,高效展开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活动,指导班级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音乐合唱,在快乐学习合唱知识的同时健康成长。因此,本文针对基于音乐核心素养下高中合唱教学创新实践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音乐;合唱教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当下的素质教育模式中,音乐教育是发展学生艺术感知力、审美能力等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了更多教师的重视。为促进合唱教学的创新,更多教育工作者重视了多种合唱教学法的应用。但在合唱教学创新前,音乐教师应深刻了解当下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掌握以多类方式开展合唱教学的宗旨,以此保障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让学生在丰富的合唱教学活动中发展个人音乐素养及综合素养。
2 音乐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内涵一直是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反映的是当代社会对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的一种要求。素养是通过后天学习而形成的修养,核心素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的情感体验与态度,体现了学生在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作品在听觉感官上的一种美感体验与理解。通过高中音乐的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艺术表现这一核心要素体现的是高中音乐学科的实践特点,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形式来诠释音乐作品的情感。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表演中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理论知识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从中提高音乐的表现技能,增强表现音乐的自信,最终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在前两个音乐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音乐内涵就是音乐的文化理解。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高中学生更关注当代的一些流行音乐元素,对传统的民族音乐了解甚少。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去聆听与表现不同民族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丰富音乐文化积累并增强民族自豪感[1]。
3 高中合唱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3.1 提升合唱指挥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合唱指挥能力,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汲取各种先进、前卫的教学理念,加大对合唱指挥教学的研究力度。通过升华教材知识,将“合唱”与“指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合唱和指挥所充当的角色,以及所发挥的作用。首先,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权利。通过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合唱与指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其次,教师应建立全新的教育模式。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时间,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使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学情,创新出更具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从而对学生进行有广度、深度、厚度的音乐教学,促使学生学到更为具体、详细的合唱指挥知识。最后,教师应重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艺术性格。通过结合学生的音乐表现情况,不断挖掘学生的天分,并将这种天分融入在合唱指挥技能中,促使学生能够依托音乐语言更好地展示自己。
3.2 深入教材知识
教师要在解读、剖析音乐课题内容的基础上深挖音乐教材,深化整合音乐合唱知识,在引领、点拨、启发的过程中和各层次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探究、理解合唱知识的同时高效掌握合唱技巧,激活并锻炼合唱思维,提高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整体效果。以《明天会更好》为例,节奏舒缓、音域开阔、意境高远等是该首歌曲呈现的特点[2]。教师要在分析、深挖教材的过程中了解《明天会更好》这首歌曲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明确歌曲合唱教学要求,有机整合音乐教材内外相关的合唱知识。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功能作用,在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过程中生动讲解《明天会更好》歌曲内容,指引各层次学生正确理解、深入探究歌曲内容的同时体会蕴含在歌曲中的思想情感。通过多样化互动,让学生说说唱不准确的地方以及歌唱难度较大的句子,和其共同赏析、探析的同时进一步整合歌曲知识点,让前后左右的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独唱以及合唱练习。深挖教材整合知识可以让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更加丰富,利于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积累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拓宽音乐知识面,加深理解、灵活运用的同时掌握合唱技巧、锻炼合唱思维,也可以在革新的基础上深度衔接音乐课堂教与学,全面提升合唱课堂教学质量。
3.3 加强训练强化合唱能力
加强训练主要是指在合唱团的训练,合唱团作为学校的基础社团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合唱技能的主要阵地,合唱团的训练对学生的合唱能力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够接触和演唱更多的合唱作品,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培养提升学生的合唱素养。学生在合唱团学习,解决歌唱中的技术问题,感受到合唱的美,在平时课堂中还能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能更有效地帮助其他学生的合唱学习,学生的合唱能力随着提升训练的加强而提高。班级合唱学习和学校合唱团学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激发学生合唱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合唱的认识,强化学生在合唱学习中相互协作、声音和谐统一、共同创作音乐形象、共同抒发作品情感的合唱意识。
3.4 运用乐器辅助教学
物品操作对学生而言有着较大吸引力,他们好奇心的强烈,好动的天性等,均让更多学生对新鲜事物易产生探究心理,因而在合唱教学中以乐器辅助,便能适度降低合唱教学枯燥性,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合唱的教学质量。此外,乐器对声音也有良好的引导性及区分度,利用乐器声音对学生进行指导及带动,便能强化其对声音的理解及把握。而合唱曲目的不同,也使其展示出的节奏旋律存在差异。为此,教师可利用不同乐器引导学生对音高及音准进行区分,避免以单一的语言教学影响学生的理解效果[3]。
3.5 丰富评价方式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学评价的支撑。教学评价不仅是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优化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路径。为了提升合唱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从更高的高度出发,建立更加系统、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到知识学习的各个细节,促进学生提升音乐基本功。首先,教师应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评价模式,对学生的音乐能力进行全面的测评。通过掌握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学生的合唱学习。其次,教师应重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通过采用师生互评、教师自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不断带动学生正确认知合唱的内涵,以及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学习方法,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自身的音乐素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唱作为大众喜闻乐见、易见成效、宜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发展音乐素质、和谐净化人心灵特点的艺术教育形式,在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中艺术教育良好的艺术载体和实施平台。总之,高中合唱课作为高中音乐教学当中重要环节之一,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美育教育实践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一平.高中音乐班级合唱的实践与探索[J].北方音乐,2020(07):101-102.
[2] 崔晓娟.高中班级合唱实践模式研究——基于陈经纶中学的个案研究[J].艺术教育,2020(04):77-80.
[3] 陈汝琳.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构建探究分析[J].北方音乐,2020(0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