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改革与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2期   作者: 白前勇
[导读]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
        白前勇
        四川省中江县通济镇中心学校  四川中江 618100
        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也已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知道,创新教育不存在一种固定的模式,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创造的过程。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课堂改革   创新教育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课堂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
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本文以学习“认识三角形”一节为例来说明。在学习“认识三角形”一节时,教师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用现代信息技术代替传统的粉笔教学。教师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为整个教学顺利而有效的完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完全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转换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带着对学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不断激励、鼓舞、引导他们对问题进一步探究,让他们的思想不断碰撞出鲜艳的火花。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三、开展创新教育: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培养
         1.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认识三角形”一节中,教师可以引入与同学们身边相关反映了本城市优美建筑的短片。并让学生快速找出有多少三角形。通过这样的实例,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吸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学习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形成良好的铺垫。有这样一个好的开端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2.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


        如何让学生理解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不是写已知、求证,再证明,学生再模仿。这样的思维过程对于七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也违背了现代的教育理念。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首先让学生课前准备的长度不同的小木棒并分成三组:(1)6cm、4cm、10cm;(2)12cm、5cm、3cm;(3)8cm、9cm、11cm,然后提出问题“只要有三条线段就可以拼成三角形。对吗?”学生通过猜想实验、交流、分析、综合、归纳的手段,总结出“构成三角形的基本条件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了对问题的巧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3.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一
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在现代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的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仍要加强解题。通过解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学生学习“认识三角形”重点是理解三角形构成的条件及运用。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整个过程巧妙设计习题,既有趣味性又循序渐进。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其中一题:小虎一心想成为有名的工匠师,他知道名师才能出高徒。于是他想拜名匠老虎为师。这一天小虎来到老虎家。小虎:“师傅,请您收我为徒吧!”老虎:“这样啊,那好,让我考考你。瞧,那有一堆木材,我已经挑出两根了,一根长2米,另一根长4米,你给我找出第三根来,要求能和那两根搭成三角架,并且这根长也要是整数。看看你能找出几根啊?”本题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符合学生的特点,又给学生一定思考、探索、讨论、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中,体验创新的乐趣,培养创新情感。又如:“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你相信吗?为什么?”这一题是前面循序渐进的一个拓展,给了学生更大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数学能力得到培养,创新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
         我教学“三角形”一节开始创设的情景是本市的城市建设。学生通过观看短片有利地激发学生为建设美丽的家园而努力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创新、敢于创新。最后的小结完全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由教师稍加修改将本节内容总结为:“三角,三角,奥妙多,三线首尾扯不断,顶角边,三要素,三边不一要记住。两边若与三边比,和差大小要记牢。”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楷模作用,用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情感去感染和调动学生,并充分运用激励评价的手段,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过程,并体验创新的乐趣。
        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的课堂,应当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所以不能用一种固定、僵化的教学模式面对所有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和挖掘创新教育体系中因素的优势,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从整体上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实施创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推动教育理论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