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琰虹
上虞区爱弥儿幼儿园 浙江绍兴 312300
摘要:本研究对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常规教育的内容均由教师制定常规教育的方式单一;常规教育的实施忽视个体差异。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常规内容由师生共同制定、采用多元化的常规教育方法、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问题与对策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常规教育的内容均由教师制定
据统计,常规教育内容全部由教师制定的占95%,而仅有2%是由教师和孩子共同制定。针对此问题,笔者对同园教师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访谈。
A教师:“主要小班幼儿年龄小,以他的年龄特点来说,首先应该建立一些规则,不然一开始不这么做的话,以后等他长大了就无规则可言了。所以教师应该先制定一些规则让幼儿执行。
B教师:“让小班幼儿制定规则不太合理,因为他们现在太小,不能做出科学的选择判断,在调査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常规内容都是教师制定、幼儿遵守的,很少有一起制定规则的情况出现。在访谈中可以发现,教师认为小班幼儿现在还处于需要别人管理的状态,以他自身的水平无法来完成规则的制定。
(二)常规教育的方式单一
从统计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常规培养方式单一,运用最多的方式是口头提示,用言语直接发出指令和批评、训斥违规行为,这种方式在当时可以立刻产生作用,但是长期下去,就会形成老师在就听话,老师不在就不听话的现象,毫无自觉可言。
(三)常规教育的实施忽视个体差异
大多数教师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以下是笔者在观察记录中记载的案例:
案例:盥洗时间
做完早操回来,孩子们兴奋的回到教室,只听徐老师说:“请小朋友们进厕所解小便洗手喝开水。”一声令下,大多数孩子们马上离开位子有说有笑的进入厕所。只见欣欣还有几个小朋友仍旧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这时,徐老师又发话了:“欣欣,你们为什么还不进去?赶紧进去洗手!”欣欣坐在位子上看了一眼徐老师,有点不情愿的挪了揶小屁股,慢慢的起身走向厕所。可是,还是有几个小朋友坐着不动,
从案例1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徐老师对所有孩子都采用了口头指导的方法,用“一把尺子”衡量了所有幼儿。面对不一样的孩子,教师可以选择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摸摸孩子的头、拉拉孩子的小手,用不同的方式告诉孩子你现在应该做什么了。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
二、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的对策
(一)常规内容由师生共同制定
1.子问题引导
所谓子问题是指,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好多个小问题,一步步的来解决一件事情。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将大的常规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孩子容易理解的问题来进行教育。
2.分工合作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该和幼儿起制定常规内容,分工合作,可以制作幼儿理解的标记,用标记更好的使规则意识更好的融入同时,也可以由幼儿说出规则的内容教师进行梳理,最后用幼儿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子真正的做到了常规教育内容由师生共同制定。
对此,笔者列举了一些方法:
·你说我做
教师阐述具体的常规教育内容,幼儿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共同制定合适的内容。
·图标法
用孩子的语言制作常规教育的内容,如:在水杯旁放置小水滴的标志就是告诉孩子们喝完开水要记得插小水滴,以此来记录每日喝开水的次数;在所放置男孩女孩的标记来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区分盥洗区域等。
(二)采用多元化的常规教育方法
1.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因此,可以采用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形式来进行幼儿的常规教育。笔者列举了几个游戏方法:
·语言游戏:
根据小班幼儿喜欢儿歌的特点,教师在教会幼儿正确的用肥皂洗手,并遵守洗手不玩水的规则时可以运用语言指导,每次洗手时念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甩三下,一二三”,幼儿在愉快的体验中学会了洗手。在上课时,常以对答式儿歌进行指导:小脚一拼拼拢、小手一放放好、小眼晴一一看老师。
·艺术游戏:
小班孩子天性喜欢音乐,因此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还可以采用音乐指导,听到儿歌《大猫小猫》时,孩子们学会了像小猫一样在吃点心、盥洗活动时轻轻的说话、轻轻的走路;听到《摇篮曲》时,孩子们能轻轻的闭上眼晴、安静的体息。
·角色游戏:
根据小班孩子爱模仿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角色带入的方式来进行常规教育。孩子们很喜欢看动画片《朵拉》,里面的动画形象总是很有礼貌,孩子们都喜欢模仿,久而久之,大家都变成了像朵拉一样有礼貌的好宝宝,看见老师就主动打招呼,放学了和老师挥手再见。
2.图像模仿法
图像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表现方式,他们对五颜六色的卡通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根据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的特点,可以选择图像模仿法来进行常规教育,这样幼儿对规则内容能进行更好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更好的遵守规则。同时,图像还可分为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
·静态图像
如在盥洗室张贴孩子们排队洗手、排队喝水的图标,提示孩子养成有序等待的良好常规行为习惯。娃娃家可以用实物图片、手绘图画来提醒幼儿将物品按标记有序分类摆放。
·动态图像:
指运用Gif等动态图像更加生动形象的传达有关常规教育的内容
3.标记法
标记在幼儿园里随处可见,一个箭头、一个手势就是幼儿的语言,因此,标记法对于幼儿的常规教育时必不可少的。此图就是一个很好的标记法,将一些规则用幼儿理解的标记出示,这样目了然,幼儿一看就知道要遵守什么规则。同时,标记也可分成以下几类:
·符号标记
是指利用圆点、直线等简单的符号作为内容设计的图标,张贴在相应的位置,督促提醒幼儿按标记行动。如在盥洗室用标记线划出喝水的区域,告诉幼儿应站在该区域进行活动。
(三)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1.要求有差异
《指南》中指出应该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2.指导有差异
在指导幼儿遵守常规内容时,要注意到指导的差异性,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教师应该倾注更多的心思在常规的引导上,因为能力弱的幼儿有时对于规则并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师一次又ー次的耐心指导,而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指导一遍他们就能很好的接受掌握,因此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能力弱的幼儿身上,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
三、收获与思考
(一)成绩所得
笔者在对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调査过程中发现,小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对于常规要求需要很长的适应时间,因此,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的常规教育理念,制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常规内容,同时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常规教育,通过这些方法真正实现幼儿的常规教育的目的。
(二)后续思考
本调查数据处理过于简单,由于本人知识上的欠缺,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分析,致使结论也显得比较简单。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没有全方位的考虑,还需要进步的研究。笔者在日后的研究学习上会不断完善自身,对这些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李玉玲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的现状调査[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
[2]张其龙.幼儿园小班常规探析[丁].学前教育研究,1991(4):31-32.
[3]孙愚关于培养幼儿常规的问答[丁].幼儿教育,1989(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