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1 吴钢2
1.淳安县梓桐镇人民政府,浙江 杭州 311711
2.淳安县威坪镇人民政府,浙江 杭州 311715
摘 要:农田水利建设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基础,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在工程规划中存在大量不结合当地实际农田现状的情况,导致水利工程发挥的作用较小,在资金投入和建成后的运维管理中问题也较多。文章主要结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和现状,提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措施,以期为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1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不仅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还需要有物质条件装备作支撑,而水利工程是实现农业顺利生产的重要条件,只有完善水利工程建设,落实体制改革,才能切实使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其次,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开展包含了对渠道、路障、林带、庭院以及垃圾的清理工作内容,“五清”工作的顺利进行必然会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的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渠道清理工作能够有效保障农村田地的灌溉。因此,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将其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中,不仅能起到促使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同时对落实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
2.1农田水利工程规划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涉及较多的内容,因此其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如农田原有的水利规划情况、农田高度等。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中,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工程项目人员并没有充分调查农田周围的实际环境,如地形条件、水文等因素,以致进行图纸设计时有很多因素未考虑到,进而造成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是依据图纸进行的,而图纸设计得不合理很容易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也不利于工程后期的管理。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对工程建设以及周边因素进行统筹规划,尽可能避开农田等,提高工程规划的科学性。
2.2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仅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还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但在实际建设中,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地方水利工程建设基本依靠国家财政方面的投入,社会资金以及农户投入建设资金非常少,这些都会对地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造成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偏僻的地区,一些鼓励农户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没有宣传到位,导致很多农户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的政策。除此之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有着一定的技术性要求,但由于资金上的不到位,使得很多优秀人才无法发挥自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投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2.3缺乏精细化管理
目前,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使用年限少、运维费用高,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水利工程在建设前缺少规划,没有按照建设标准进行施工。2)工程建成后存在只管使用不管维护的情况,缺乏精细化管理内容,导致水利工程利用率较低。3)政府的引导作用较弱,未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工程建设中存在偷工减料情况,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因此,农田水利工程要想发挥出其实际效果,必须结合工程规模和类型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强水利工程在造福农民上的效果。
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措施
3.1政府引导规划和建设,提高建设时效性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笔者认为要加强政府的引导规划,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对地区的主要农田水利工程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灌溉或者排涝的主要问题,再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目标、方式、内容等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此做出明确的规划。2)规划制定完成后,水利部门要组织相关专家明确区域内哪些农田水利工程需要维护、改造、扩建或者重建,达到工程量和资金上的透明。3)在论证和组织实施上,可以邀请当地农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编制报告过程,让其对实际灌溉和排涝中遇到的细小问题进行分析,保证规划阶段的时效性。4)在实际建设中,需要政府的引导,制定挖塘泥、清理河坝、疏通水渠的具体方法,组织相关人力和物力投入工程建设中,通过政府宏观管理的方式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3.2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分层管理分权治事,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考核与干部考核挂钩,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知,重视其建设组织管理。应通过相关激励措施,鼓励农田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新的组织,同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使组织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应发挥出乡镇政府的主体作用,明确各个主体的主要责任。例如,水利工程项目实施部门应加强宣传报道工作;村社应负责工程建设所需的土地、人力资源、林地补偿等工作;水利工程主管部门应负责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等方面的工作;负责工程项目实施的部门还应在明确工程建设的维护主体之后,明确每一个环节的负责主体,层层落实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和责任。不同的责任主体应相互配合,实现对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和作用。
3.3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施工进度。针对当前一些区域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出现的投资力度不均衡的问题,政府应对水利建设所需资金进行科学的配置,保证资金投入的均衡。同时,为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除了加大对当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政府还应发挥出引导的作用,吸引社会中更多的企业为水利建设贡献力量。如利用对水利建设经营权的拍卖、承包等,吸引业主自觉投资,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实现对工程的建设、维修和利用,或利用农田水利项目带动特色农业发展,然后利用农业产业反推工程项目的社会投入等。针对已投入使用的水利工程,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其后期的管护工作,发挥出其应有价值。
3.4强化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
农田水利工程涉及范围广、难度高,因此在具体施工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施工单位应采取责任到人制,将施工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管理人员,将监督管理制度贯彻到施工的整个环节中,最大化地避免施工问题的出现。可通过分级层签订合同协议,使各个主体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利用严格的奖惩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项目施工过程中依据准入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资质的审核,同时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减少施工变更现象。例如,在材料进场环节中,应对相关使用材料进行抽检,检查材料的质量检查报告、合格证等,有效避免因材料不过关问题而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应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大对工程的资金支持,还应做好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工作,通过各个环节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另外,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还需要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与时俱进地应用现代化管理理念,提高工程建设的稳定性,有效降低后期维护工作的难度,进而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克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思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1):113-114.
[2]高志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7,45(31):26-27.
[3]王洪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路径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