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君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1300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实施内部审核可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本文主要讨论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内部审核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内部审核有效性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效性
引言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它将资源与过程结合,以过程管理方法进行系统管理,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度优势,才能保障企业长久地发展。
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意义
内部审核有助于质量体系问题的发现和改进。内部审核对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发现,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更加方便和深入;内部审核有助于质量体系有效性的提高。内部审核是对质量体系进行的一次系统性的审核,覆盖质量体系运行的全部要素,全面的发现和改进问题;内部审核有助于管理者介入质量体系的运行。内部审核可根据管理者关注点,制定审核重点区域,为管理者调整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信息。
2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足
(1)审核组成员安排不合理。审核人员多为业务人员兼职,对领导作用、策划和支持的相关条款审核效果差,领导作用条款甚至不审核。(2)受审核人员安排不合理。受审核人员一般为业务人员,不能完全知晓业务整体情况。导致审核结果不全面,无法发现深层次的问题。(3)审核时间无法保证。审核人员和受审核人员均为兼职人员,在审核过程中经常被其他事情打扰,审核计划不能顺利实施,甚至出现审核过程“偷工减料”的现象。
2.2审核程序不规范
(1)制定审核方案时考虑不全面。仅考虑标准条款和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忽略管理评审要求、历史不符合项整改情况、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相关方要求等方面的内容。(2)审核资源分配不合理。审核时间平均分配,未对重点区域增加审核时间,审核人员审核与自身业务存在责任关系的过程。(3)未对抽样数量和审核发现作具体规定。审核人员随意性较大,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审核,抽样数量不统一,审核发现的符合性和不符合性证据记录不完整。
2.3审核人员能力不足
审核人员多为业务人员兼职,一般存在以下问题:有的内审员未经过系统培训,缺少审核知识和审核技巧,审核经验较少;有的内审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足,对审核内容的具体业务不熟悉,不能进行有效和深入的审核;有的内审员关注点较为单一,仅集中在表面问题点,不能发现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分析和总结能力较差,难以发现系统性问题。
3提高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有效性的措施
3.1制定企业总的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对企业智联管理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对于企业的质量工作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通过整体质量方针的建立,促进企业统一质量认识,加强质量意识,明确质量方向。因为企业总体质量方针具有引领和规制企业生产质量的重要作用,必须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行使该职权。通过强调质量方针的重要性,让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质量方针的重要作用,不仅要防止质量方针的口号化,还应当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质量方针的制定过程,在充分分析企业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最终制定一个符合企业实际生产水平的质量方针。
3.2增强领导质量意识,提高重视程度
领导重视是提高内部审核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一是提高企业领导对内部审核的重视程度,企业领导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带动全体员工从思想和认识上转变观念。二是合理安排审核组成员,配置合适的审核员,例如领导作用条款的审核人员可以安排企业领导或聘请外部专家进行审核,提高审核的权威性。三是受审核人员应是掌握整体业务流程的管理人员,具有决定权,能全面的接受审核。四是给予审核过程足够的资源支持,保证充足的审核时间,使审核过程能够按计划实施。
3.3规范审核程序,细化工作流程
规范的工作流程是提高内部审核有效性的保证。一是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内部审核管理文件,明确编制审核方案考虑的内容范围,包括标准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管理评审提出的要求、以往审核中出现的不合格项、质量问题重复出现的部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相关方要求以及以往外部审核不符合项的验证方面。二是根据审核的关注重点,合理分配审核时间,保证重点区域得到充分的审核,避免审核时间平均分配。三是根据审核员的工作内容和专业知识,合理分配审核条款,避免审核陌生的领域和存在责任关系的业务流程。四是明确审核抽样原则和审核发现的记录要求。五是在审核开始前,审核组长对全体审核组人员明确审核过程的注意事项和审核要求,审核发现不仅记录不符合性的证据,也要记录符合性的证据,保证审核记录信息的全面、统一和准确。
3.4现场审核的开展
现场审核工作,可以充分展示内审员的审核水平,也能够检验内审策划的成功与否。通过现场审核获取的客观证据和相关信息,将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和充分性的重要依据。在现场审核中,内审员既要按要素严格要求,又要客观公正以确保审核的公平和审核的质量。一名优秀的内审员可运用各种审核方法和技巧,通过与受审部门负责人及部门相关人员的交谈、查阅文件、现场查验等方法,收集符合或不符合的客观证据,并做好现场记录。对现场发现的不合格事实要做到有理有据,使受审核者心服口服,并得到受审部门负责人的确认,最后经内审组成员充分讨论,尽可能统一意见,形成共识,最终确定不符合项。向相关部门发出《内审不合格报告》,并提出纠正措施和整改期限。
3.5编制内审报告
内部审核工作完成之后,应由内审组长编制内审报告。一份完整的内审报告是建立在全面、深入、细致审核的基础上,对该次内审情况的总结,它也将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每次内审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由熟悉业务的内审员,按照一定的流程,充分运用各种审核技巧,才能发现和收集足够的证据。改进、跟踪与验证通过内审及不合格项的整改,是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责任部门应认真进行原因分析,并落实整改措施加以纠正。内审员继续对责任部门进行跟踪验证,整个内审活动中的文件、记录、报告包括纠正措施的内容、实施结果的有效性均应记录并存档。内部审核报告及纠正措施等应提交最高管理者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
结语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不仅能够充分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还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改良措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够重视,使得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缺乏足够的有效性。针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地完善措施,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激发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完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机制,进而实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有效性,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佳欣.如何有效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J].科技视界,2019(03):161-162.
[2]岳克旭.浅谈企业内部审核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西藏科技,2019(06):5-8.
[3]唐娜,刘新芳,李婷.内审在检验检测机构中的常见问题和改进措施[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6,24(0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