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0年22期   作者:周云
[导读] 21世纪以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周云
        宁波市建东置业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21世纪以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在发达的一线城市还是农村的小县城里,它都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为国民经济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提供物质保障。然而,近年来各地频繁发生的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坍塌事故、起重伤害事故等安全事故,为低头飞奔的建筑业敲响了警钟,加上国家相继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建设单位尤其是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篇主要通过研究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提出关于有效预防、避免和正确处理事故的方法。
前言
        施工现场是施工单位进行作业的地域,一般通过政府批准允许占用施工场地进行安全生产、文明工作建设的场所,空间上涵盖了陆地、海上和空中一切可以进行施工的地方,施工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因此具备了设备复杂、工作量庞大、危险源多、环境差的特点,施工现场的项目安全问题解决就显得迫在眉睫,但是如何解决或者说如何好的解决,也是另许多建筑企业非常头痛的一点。一方面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处在乙方位置的他们,面对甲方不断压低价格和缩短工期的压力,如何与高质量维持三者平衡已经让他们在安全绳上如履薄冰;另一方面对于建设单位来说,一个项目动辄上亿的资金,投资大,周期长,涉及主体多,增加了施工现场不确定因素,对现场安全管理产生了不可回避的挑战,因此,建设单位若想毫无阻碍的完成工作的推进,“安全”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甚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所以应从建设项目初期到项目完结竣工,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三全体系,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一)目前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
        不可否认建筑业对比其他工作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每年的残疾人数、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建筑业可持续,而且给家庭、给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深究原因,集中在1、单位毫无节制压缩工期。一个项目的利润实现与工程时间密切相关,导致相关单位为了尽快竣工,工期是一缩再缩,最后基层施工人员为了完成工作只能选择加班加点,这就非常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的精疲力竭,也容易使两个或以上的工种在同一个区域同时施工造成交叉作业,这就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2、安全管理不完善。一般建设单位都会建设一套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与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费用管理,施工设施、设备及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等,但是具体管理过程中,部分施工主体未按要求服从管理,甚至主动钻制度上的空子,比如招聘不满足施工需求,管理水平低,经验不足的工作人员。3、工作环境的恶劣。施工现场的环境恶劣不是指有粉尘、有毒气体、放射性物质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是由于建设项目需要固定在某一位置,而在这个位置上会集中大量的人、设备、装备和机器进行交叉作业,尤其是高空作业,操作人员大多在十几米甚至是上百米的上空完成工作,一不留心就会从高空坠落轻者受伤重则残疾死亡,这样的工作环境直接放大了安全风险问题。
二、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职责
        1、建设单位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首要责任主体,应当全面掌握项目的工程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做好组织牵头作用,让各参建单位实施项目安全风险管控,并按照管理规定及合同约定。

而制定的合同应该明确各参建单位主体对工程质量风险管控的标准、要求、义务和责任,做到落实到个人,并接受相关组织的评估和监管
        2、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实施前依据合同,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等实际内容,投标合适的参建单位,合理确定建设的工期和建设费用,不得随意压缩工期等,使工程质量的安全在实施过程中得以保障
        3、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应该不定期监督检查各参建单位对工程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做好相关监管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制、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工程初期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和专家论证情况,人员技术摸底情况,现场材料、设备器材、机械的准备情况,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和劳动力组织情况等。
三、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研究
(一)工程实施前的安全管控
        首先需要保证制度制定的完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靠人自觉是非常困难的,毕竟人是一个有自我思想,代表某一方利益的复杂生物,只有通过制定对应的规则,才能最大程度约束个人行为,从而保证人的人身安全。其次建设单位要严格审核承包商的资质,审核施工单位近年的施工项目记录和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安全观念,严禁各领导负责人从中“吃回扣”或有金钱交易的行为,避免选择某些虽价格低廉,但是无相关证书、无相关经验的施工单位。最后还需要对现场的安全工具、防护设备、施工机械的安全系数是否达标进行严格审核,避免使用不符合国标的设备设施和旧机型钢管修复机对国标管不能进入翻新,迫使建筑业使用薄壁管涂漆加厚应付的现象
(二)定时定期安排施工安全培训
        施工人员是施工现场生产一线的组织者和生产者,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施工人员这个项目就没有前进的轮子,但是目前我国的施工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低,受教育程度不高,而且施工项目的流失率高,人员流动性高,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差,也就容易导致事故的频繁发生。一般项目会在开始前进行一次培训,但这个频率远远不够,建设单位应该根据施工的要求和施工进行遇到的难点进行不定期有关安全的培训,保证新老人都能获得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让技术人员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让新员工在安全下进行作业。除此之外,在工作周围,目之所及处,贴上整齐划一、大大小小的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标志标语,使在“残酷”的环境里也可以让员工感到温馨而富有人情味,让工地不在是一个冷冰冰,重复着机械动作的地方。
(三)加大项目中的监督力度
        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的主体,必须牢牢抓住“监督”二字,杜绝“甩手掌柜”的情况,对承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实行动态监督,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全过程的追踪、检查、纠正和复盘,并纳入考核当中,严格执行合同和制度的奖励和惩罚情况,以及要求施工方每周上报周进度计划、每月报月计划,每季报季计划,使企业负责人和管理部门及时了解与实时掌握施工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正确的决策。比如因冬季来临,全国气温降低,气候干燥,风冷雪雾天气居多,在这个情况下极易发生高处坠落、火灾等安全生产事故,建设单位应加大管理力度,要求各项目部快速反应,建立完善对应制度,像实施值班值守制度,让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人员轮流进行24小时值班,做好应急救险物资的储备和人员安全的保障;还可以进行提前多次预案演练,提高人员应对紧急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的处置的能力,确保生命财政安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并非只是一句口号,背后代表的意义足以让各单位体不吝啬地投入真金白银。而作为主体的建设单位,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项目实施全过程,及时协调和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即快又好的完成施工,还可以降低项目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五、参考文献
1、岳腾.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管理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20, No.606(09):144-145.
2、李强强.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及管理对策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20, 000(016):134,136.
3、刘敏. 浅析建筑施工事故防范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J]. 建材与装饰, 2020, 000(002):200-201.
4、刘波.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有效方法研究[J]. 产城(上半月), 2019(2):0257-0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