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海涛
和田市吐沙拉镇小学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实现综合人才的唯一途径,对学生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为前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革新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数学思维能力是后天培养的,在学生的儿童时期,就需要开始培养其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为小学数学教育发展提供建议。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是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的最终目的。这一思维是灵活的,可为学生产生独特想法与见解提供机会。另外,由于小学生喜欢探索新事物,有着强烈求知欲与想象力,从而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与产生提供沃土。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其提供创新的空间,从而达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如何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借助科学探究与实践操作,参与到学习的具体环节中去,从而逐渐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当你了解到圆具有无数条半径后,你会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会提出各种问题,“全部半径长度一样吗”、“半径和圆的关系”等,此时教师就需要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不畏惧提出各种问题,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准备。
(二)追溯问题的解决过程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过多地停留在知识讲解方面,强调数学法则、公式以及概念的强化记忆,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基本了解,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教师应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其追溯问题的解决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复杂数学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章节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钝角、直角与锐角的三角形内角和,并提出各自的猜想。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看看一个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多少个直角和钝角,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启蒙
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是数学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可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理解。批判性思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是学生认识到问题存在的体现,可防止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产生思维定势,有意识地去评价与思考解题思路,最终寻求出更优化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师认为小学生数学批判性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敢于质疑权威、敢于纠正他人错误、对未知事物愿意主动探索,这些都表现出学生的探究意识、质疑意识以及反思意识。而教师如何启蒙学生的数学批评性思维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新授课教学中渗透数学批判性思维意识
1创造良好的质疑情境,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应积极提倡:不同意见允许争议、答错了允许重答、不清楚的允许发问、教师错了允许学生提出质疑,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提供条件。例如,在低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片段中,教师将请一位同学上台猜物品价格,然后请其他同学根据屏幕上的人民币面值提示他是猜少了还是多了,从而营造了一个很好的质疑氛围。
在相互交流、多次调整中判断正确价格,是数学批判性思维的良好体现。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批判性思维强调的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需要留出学生可以充分思考的时间,设计开放的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有趣的话题讨论,点燃学生独立思考的火花,在辩论过程中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在作业练习中启蒙数学批判性思维能力
因小学生容易分心、对新奇事物好奇等身心特点,数学教师应充分借助则以特点为其量身定制作业,以实践作业为主,书面作业为辅,并个性多元地评价作业,从而发挥出作业的作用,促进学生批评性思维的发展。数学作业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课堂上的操作活动,如自制钟面来认识钟表、用摆小棒的方式来学习1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操作过程中思考,并在思考中质疑、分析问题。
2课堂上的口头作业,如朗读数学儿歌《竖式儿歌》、《数字书写儿歌》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在朗朗上口的韵律中消化与理解当天的知识。
3课后练习,可设计一些亲子合作完成的游戏,例如,“听指令摆文具”等,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赋予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可以借助正确、科学的逻辑化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的基本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比较严密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从具象思维转向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开展差异化教学方法
数学中的许多题型答案是固定的,可是解题思路是多样化的,教师应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其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设计相应的数学作业。例如,兰兰家10月份的电费是72元,是9月份电费的9/10,问兰兰家9月份的电费是多少?9月与10月的电费共多少?在计算合计费用时,有些同学会采用72*(1+10/9)来计算总费用,有些是会先求出两个月份的费用再相加。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可先向学生讲解第二种一般的解题方法,然后再针对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讲解第一种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采用数形结合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来促使学生深化对数学抽象概念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将抽象知识点转化为具象的结构图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将绳子对折三次以后,绳子的长度会变成之前的几分之几?教师在讲解这一问题时,可借助画线段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题目的了解,正确理解解题思路,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述,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培养及产生的特定思维模式,即将所学的抽象概念有效转变为具体的学习内容,并且可在生活中有效运用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要运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复杂数学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运用已形成的数学思维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本文以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三种主要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为例,解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思维[J].曹丽霞.??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1)
[2]论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李海英.??小学教学参考.?2020(23)
[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 陈学花.??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