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0222;
摘要:某工程位于严寒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夏季酷热,多风少雨,蒸发量极大,冬季严寒。经计算,库底水温度较低,又因为坝体采用上下游喷涂聚氨酯保温,坝体温度难以散发出去,造成坝体长期处于高温区,相应的底孔及引水钢管过流时,低温库水与高温坝体温差大,极易引起冷激问题,使得坝体产生过大温度应力,超过坝体混凝土抗拉强度,产生裂缝。本文对碾压混凝土大坝过流孔洞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适合本工程合理设计方案,在保证大坝质量的情况下,节约投资,方便施工。
关键词: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严寒地区;过流孔洞;冷激
1 概述
某水库工程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75.5m。大坝设有溢流表孔、泄水底孔、发电引水压力钢管、电梯井坝段及纵横向廊道,结构复杂。泄水底孔尺寸为3×4m,底高程为976.0m;压力引水钢管管径4.5m,进口底高程979.0m。
坝址区地处位于严寒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夏季酷热,多风少雨,蒸发量极大,冬季严寒。
2过流孔洞设计
2.1 坝体过流冷激问题及防范设计
严寒地区混凝土坝体设置过流孔洞时,由于坝体混凝土温度高,而水流温度相对较低,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在温度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导致坝体混凝土出现环状裂缝,如果裂至廊道部位,水流将会沿着裂缝进入坝体,造成坝体渗漏,坝体结构失稳,极易出现漏坝、塌坝事故,危及整个工程安全。
因此,在过流孔洞设计时,采用如下设计方案:孔壁迎水面采用钢板护衬,钢板壁厚6mm,采用10cm肋板加固,钢板背水侧喷涂硬质聚氨酯泡沫5cm作为保温隔热材料。
2.2 坝体温度场
大坝碾压混凝土温控设计采用上游面喷涂10cm聚氨酯、下游采用8cm聚氨酯进行坝体保温。因为保温层随着坝体浇筑升高同时施工,造成坝体混凝土内部温度散热途径只有层面及冷却水降温,散热效率极低,造成混凝土坝内部温度过高。本枢纽工程经过坝体温度场计算,大坝建成后坝体温度场如图1所示。
图1 坝体建成后温度场
2.3库水温计算
坝址工程区最高气温40.9℃,最低气温-42.0℃,最大温差达到82.9℃,月平均气温分布不均,1月份月平均气温最低-15.3℃,7月份月平均气温最高20.2℃,相差较大。蒸发量多年平均1571.8mm;最大风速17.3m/s,冻土最大深度239cm。
坝址区各月气温、降水量统计见表1,4~10月份水温统计见表2。
表1坝址区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表
表24~10月份水温统计表单位:℃
2.4孔洞周围温度应力计算
2.4.1温度应力控制
允许拉应力计算公式为:[σ]=Eεt/K,式中 E为混凝土弹性模量,εt为极限拉伸,K为安全系数。E和εt都与混凝土龄期有关,对于后期混凝土均按龄期90d计算,取K=1.4。常态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取0.85e-4,碾压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取0.7e-4。
C25常态混凝土允许拉应力为:
[σ]=Eεt/K=25.5e9×0.85e-4/1.4=1.548MPa
2.4.2计算边界条件
(1)计算选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计算坝体过流孔洞受过流冷激的影响。孔内过水温度取5.0℃,坝体内部温度取30.0℃,则温差为25.0℃。
建立孔洞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避免周边约束对孔洞计算结果的影响,边界左右两侧采用水平向约束,上下两侧采用铅垂向约束。
(2)计算参数
计算模型中,孔洞周围混凝土强度标号C25,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值见表4,水、混凝土主要热力学参数值见表5,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参数值见表6。
表4C25混凝材料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值
(3)计算工况及结果
为研究过水孔洞受过水冷激温度应力分布,按不喷涂隔热材料和喷涂隔热材料分别计算过,计算结果如下:
(1)不喷涂隔热材料,应力主要由温度场通水后降低产生,温度相差越大,通水时温度场变化产生的应力也越大。从结果表可见,孔洞周围混凝土在通水时会产生很大的温降荷载及环向应力,结构全断面受拉且超过混凝土温度应力允许值应力,计算结果见表7。
(2)喷涂隔热材料,隔热材料会阻止热量传递,隔绝过流冷水与混凝土,不会产生较大的温降荷载,环向应力在混凝土允许温度应力内。应力计算结果见表7,环向应力见图2。
表7 环向应力计算结果表(MPa)
图2 环向应力图(喷涂隔热材料;Pa)
3.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热-结构耦合方式,计算出严寒地区过流孔洞过流冷激时,不喷涂隔热材料时,运行期过流孔洞内外侧因混凝土温度与通水温度之间温差,产生超过混凝土允许的温度拉应力,极易造成裂缝。喷涂隔热材料后,能有效阻止热量传递,产生较小的环向应力,保证了工程的安全运行,对严寒地区同类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智,胡元芳.深埋隧道人工制冷施工降温措施探讨[J].世界隧道,1999(6):22-23.
[2]郭进伟,方焘,卢祝清.高地温隧洞热—结构耦合分析[J].铁道建筑,2010(06):77-79.
[3]张岩,李宁.多因素对高温隧洞稳定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2):219-234.
[4]SL191—2008.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5]SL279—2016.水工隧洞设计规范.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计海力:(1985-)男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洞庭路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