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的重要论断,这是对十八大提出“三个自信”的延续与发展。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不是随意的组合,且各有千秋,因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在明确三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整体性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现实国情,结合国内外发展全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围绕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论断。其中,“四个自信”就是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充分给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特别对文化自信进行强调,首次将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作为一个整体,丰富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背景下,从整体上掌握“四个自信”的相互关系以及现实价值,对于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坚定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整体把握“四个自信”的相互关系
(一)“四个自信”是一个内外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统一于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任何试图将其分裂开来的想法都是错误和不切实际的。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重要性,但是与此同时,文化其实是深深蕴含在道路、理论以及制度体系之中的。“四个自信”的提出是将内外整合,四者是是内外的统一,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是因为如此,四者不能偏向某一个或者某两个,任何一个方面有缺失,都不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二)“四个自信”是推进中国特色主义发展的不同方面
“四个自信”的提出绝非偶然,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个视角与方面的把握,虽然四者是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但是在这个整体之中,每一个方面的具体作用又是不尽相同的。第一,道路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为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形成提供基础与载体。第二,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理论自信为道路自信的正确性、制度自信的优越性和文化自信的坚定性提供了思想基础。第三,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制度,而是能够凝聚党和人民的制度制度,离开了制度自信,其他自信便失去了基本保障。第四,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根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由此可见,文化自信影响深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如果不坚持文化自信,且他自信也会土崩瓦解。
(三)“四个自信”具有时空的一致性
从时域角度来看,“三个自信”虽早于“文化自信”的具体提出时间,但是四者的进行却可以说是同时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反复与实践才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凝结在道路、理论、制度之中,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为党和人民提供丰厚养沃。从空间角度来看,“四个自信”的覆盖范围主要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群体,一定程度上也延伸到了周边地区和国际社会,其所涉及的空间范围基本一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来,从时空领域讲刻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前景,体现了其在时空领域的一致性。
二、整体推进“四个自信”的主要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者是互相交融的,所以必须整体推进在能够在“中国崩溃论”面前用坚定的信心和清醒的头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整体推进“四个自信”,必须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一直保持着旺盛且强大的生命力,源于它始终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将其与当代中国的实际进行结合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更高、更先进的地位。首先,要进行理论创就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然后,要进行理论创新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每一代领导集体在执政期间,都会紧跟时代步伐,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时代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不同时间段中国社会的问题,并将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推广到人民群众之中,从而达到最有效增强理论自信的效果。
(二)整体推进“四个自信”,必须立足实践实现制度创新
任何创新的来源都离不开社会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能够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但是,我们要明确到两点。首先,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我们也应该清醒的了解我们要充分吸收人类社会合理的制度。其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不代表我们固步自封。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所指和最大优势,在进行制度创新时必须牢牢抓住这个点。
(三)整体推进“四个自信”,必须把握历史的基本经验
事实证明,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非常正确的,要坚持就要把握历史的基本经验。第一,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明确的主题。其次,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后,绝不能背离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最可靠且最重要的力量。“四个自信”要求的是人民要从根本上增强对这四个方面的自信,人民才是主体,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大。
三、整体增强“四个自信”的现实价值
(一)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释力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紧密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后,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使得批判和质疑马克思主义的声音暗流涌动。在此种情况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显得尤其重要。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是正确的,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是合理的。这不仅对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扩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力,也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释力,坚定了要始终拥护马克思主义的信心。
(二)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始终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的研究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点。逄锦聚教授曾指出过:“加强对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理解,有利于促进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将“四个自信”作为整体论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重要的一笔,对于进一步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研究也有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引领和支撑中国梦的实现
党和国家提出了文化自信,并把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融为一体,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一方面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趋成熟,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资源宝库的深远价值和意义。只有将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推进治国理政,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梦的实现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四个自信”的提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四个自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号召与精神保障,能够助力意识形态的建设,符合新时代的道德情操发展,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结语
“四个自信”的提出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释力,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与自信,而且能够增强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从而助力于中国梦的实现。从整体上增强“四个自信”并非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它不仅要求我们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继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内认同率和国际影响力,而且要求我们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同时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
[4]刘旺洪.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N].新华日报,2016(07)
[5]李勇华,洪千里.“四个自信”的历史渊源、内在逻辑与时代价值[J].观察与思考,2017.
[6]邸乘光.“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6.
[7]杨竞业.“三个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南方论刊,2013(04)
[8]蔡常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并列提出的重大价值[J].红旗文稿,2016(18)
[9]赵明仁,肖云.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N].光明日报,2013(12)
[10]逄锦聚.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06).
[11]吴长金. “四个自信”的缘起、内涵、意义及实践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②逄锦聚.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