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锡莲
四川省攀枝花市二十五中小学校阳光外国语学校 617000
摘 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在课型构建路上,坚持以导师引领、课型建设、主题教研、微课题研究四驾马车并驱,让课型建设越趋成熟。交往课型以初中生逐渐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对交往的关切程度为切入点,提炼概括出学生在初中阶段更加关切的各种生活交往主题与事件,让学生运用已有生活经验、真实的内在体验和自我、他人、集体、社会对话。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幸福思政课;交往体验式课型
一、课型模式提出的缘由
(一)国家层面对“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视
(1)随着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不仅加强了公民道德教育,还拓展到公民身份教育。公民身份教育需要寻找在中国国情下适宜的价值定位,例如,将公民看作社会关系中的人(共性(集体人格)和个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2)生命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道德与法治教材对生命教育的凸显和强化。个人生命在自尊心、同情、善意、同感共受、平等尊重、责任感、正义感方面的正常发育与学生三年初中生活的交往经历紧密联系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
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内容主题中的渗透,帮助学生在全球化和知识社会化背景下,在中国社会转型和民族复兴时期,逐步确立更为开阔的友谊观、亲情观、生命观、爱情观、集体观等。
(三)认识、发展、完善自我层面
“认识、发展、完善自我”是一个人独特的生命和成长需要,初中阶段围绕“认识自我”的种种思想和情感冲突是初中学生生命最独特而凸显的特征。基于上述理解,我们将“认识自我”作为主线贯穿于交往体验课型中。从我与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等一切现实的“关系性存在”中去体验自己被需要,认识到自己也需要关心关注理解支持,在各种关系互动中逐步构建一个健康的自我,并逐渐向健全、丰满的“自我”成长。
二、理论基础
1、从课程价值看:三个理论支撑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引领做负责任的公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指导青少年在公共参与生活中做一个尊崇者和践行者。
2、从学科教学策略:三个理论支撑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以及被尊重的需要等,都是人非常重要的需要。这些需要都与交往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只能通过交往来满足。
(2)生态体验理论
由国家开放大学刘金铎老师创立的生态体验理论中认为生态体验教育理论的实践应用让教育回归生态,重视、顺应生态之道;回归生命,优化生命生态系统;凸显体验,践行生态体验模式。 揭示出体验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教师是导引者和体验者、学生是体验者,通过体验式干预设计,创设富有价值引领和智慧激发的生态体验之境,学生在课堂体验中感受人际交往沟通、理解、感恩、互助等。
(3)思维导图理论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把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将繁杂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学习,融会贯通,将各方面的内容整合起来,进行系统透彻的理解,在条理清晰、思维顺畅的情况下,探究学习更有助于知识的吸收理解。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将知识可视化、系统化、层次化;可以让学生在图表中轻松记忆自己学习过的知识,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积极性。
三、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指向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核心素养是指培养他们“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社会参与”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容易被忽视或不容易落实。
(一)科学精神方面:
1、感知情景,体验中发现交往主题和事件中思维困惑或者困境变成有意义的理性思考,展现思维。
2、通过议题追问中强化对对教材观点的认同,让学生在探究活动对话中中解决问题。
3、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迁移,由此及彼,再次深度思考,在思考中呈现真实想法,生成知识,达成对交往困境的行动领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行为。
在交往主题、议题、问题的逻辑衍生下思维展现层层推进,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能力,孕育价值、形成品格,做一个有思想、的中国公民。
(二)公共参与方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初中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来源于书本,而无法检验所学知识的真伪,一旦遇到真正需要解决走向社会需要解决的交往困境的问题时,他们就会手足无措。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中七年级以学生的自我认知、与他人交往、八年级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展开的知识须回到公共参与”的实践中,并在“公共”实践中检验知识的真伪,思考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澄清认识,提高能力,助力成长。
1、生活——培养核心素养“公共参与”的立足点————认知能力(思维引领)
交往体验式课型以学生生活对交往的关切程度为切入点,提炼概括出学生在初中阶段更加关切的各种生活交往主题与事件,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堂体验——培养核心素养“公共参与”的训练场——判断能力(是非引领)
课堂体验要聚焦真问题,营造体验场,立足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生活经验、真实的内在体验和自我、他人、集体、社会对话。通过教师引领、学生主体参与,以学生的切身体验去感受。做好在交往中的是非判断能力引领。
3、实践——培养核心素养“公共参与”的着陆点——行动能力(行为引领)
交往体验式课型,使得我们在教学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做”,即实践。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整个课型以关切的交往主题和事件为主线,遵循感性、知性、理性的递进结合,在聚焦真问题,营造体验场中充分构建教师引领、学生主体参与体验感悟,以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去感受和践行公共参与。在公共参与素养方面做一个自尊、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课型建设不是唯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发现和创新,更贴近学生。通过三年的探索,我们的交验式课型趋于成熟。点点滴滴播撒阳光,经年累月铸就美好。收获不仅仅是一个课型、一系列的经典课例。更多的是在课型建设路上共研共修共生长,遇见幸福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