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延丽
云南省保山市第八中学
摘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离不开阅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课外阅读非常重视,明确要求:初中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更为明确直接的表述:“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所以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引导初中学生更好的阅读名著,教师的“引”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导读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近年来,语文中考中也强化了对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考查,考察点从简单的作家、作品、相关情节向文本深处进行了探究。但是,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为了引导初中生更好地、更有效的阅读名著。名著导读课成了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本文以《红岩》《简·爱》导读课为例,从“以生为本,掌握学生学情”、“发挥教师本身优势,找准文本切入点”“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回归名著阅读”三个方面探究初中名著导读课的教学方法。
一、以生为本,掌握学生学情
笔者对所上班级54位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类型范围做了调查。从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中学生都会看课外书籍,约占总数的80%,不喜欢或是不怎么喜欢的只是占15%。其他占5%。学生偏向于小说阅读,尤其是流行小说和网络小说的阅读。对于名著,中学生还是了解得很多,不喜欢的人很少。大部人都喜欢名著,但有点偏爱中国名著,现当代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就很少有人问津。就阅读目的而言67%的学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中考考试需要。
《红岩》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推荐阅读篇目。小说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重庆地区的地下党人的英勇斗争故事。书中描写的情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相隔太远,并没有这样的体验。读起来很生涩,学生大部分都不喜欢。笔者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觉得《红岩》这本书,那个时代与学生相距甚远,学生的读书欲望不强。
《简·爱》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笔者通过调查,两篇文章学生感兴趣的都很少。可对于外国作品,大部分学生不是很感兴趣。
二、发挥教师本身优势,找准文本切入点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课外名著阅读是学生自由的阅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需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阅读中得到精神满足和情感快乐,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中考考试需要。为达到这一目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优势,结合文本,对文本的切入点我做了以下尝试。
笔者读完《红岩》感触最大的就是“小萝卜头”。“小萝卜头”让笔者想到了自家的孩子,和“小萝卜头”一般大,可生活经历却截然不同。新旧社会下同龄孩子的不同经历笔者将此点作为切入点,以此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简·爱》作为一部外国作品,喜欢的学生占少数。文中人物心理描写是作品的一大亮点。九年级的学生对爱情的话题关注也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笔者平时喜欢阅读心理学的书籍,于是,笔者设计了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简爱的爱情的课例导入法。
三、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回归名著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此,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关键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
在此思想指导下,笔者对《红岩》《简·爱》做了以下导读设计:
(一)《红岩》---情感体验法
笔者将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的经历ppt呈现给学生,在学生感受笔者和孩子温馨的画面的时候顺势提出:“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和我孩子一般大的孩子,请看视频。”视频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和生动直观的画面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看到视频中的“小萝卜头”难过地提出:“他为什么会在监狱里生活?他犯了什么法?他为什么被杀?他的大人呢……”一连串的问题直接将课堂引入高潮。笔者接着提问:“你们有过被竹签扎手的经历吗?疼吗?”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有……没有……很痛……”笔者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江姐被抓遭毒打的视频。在学生震撼下,笔者带着学生阅读江姐被毒打的文本。有些孩子边读边流眼泪。接着笔者又选取了视频中出现的人物--疯老头“他为什么在监狱里时常跑来跑去,他真的疯了吗?不是。他是装疯。”此时,课堂里的学生表情不一,但都是惊奇。”他为什么装疯?而这一装就是14年。14年啊。人生有几个14年?他是谁,他要干什么?”想知道吗?那就去文本中寻找吧。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走进原著、探究名著,创造了契机。
(二)《简·爱》--游戏导入法、猜读法
上课前,笔者让两位学生走排球,要求他们先看清楚,再闭着眼睛越过排球。两位学生一开始都走得很慢,有一位同学走着走着突然停了下来,但很快她就继续往前走,顺利越过了排球。由此,笔者开始分析此学生的心理,两位学生都有些害怕,于是走得很慢,对于突然停下来的同学,笔者分析她停下的片刻,是对自己的不自信。随后坚定地越过的整个过程,说明勇气可嘉。通过笔者对学生的心里分析,接着笔者问,你们认为老师厉害还是你们厉害?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厉害。”“非常感谢同学们的信任,但希望不是违心的哟.”孩子们发出一阵善意的笑……接着,笔者话锋一转:“但老师相信你们,你们一定比老师更厉害。”揭题——我是小小心理家。
接下来,笔者视频展示简爱童年时候。并出示问题:简爱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她会有什么样的爱情观?学生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笔者引导道:“你想知道你的想法和作者的想法一致吗?”那就打开《简·爱》去阅读吧!
开始学生都猜不出笔者为什么安排这样一个游戏,小游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听到老师的分析,加上视频的观看,其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和生动直观的画面形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致,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正是《简·爱》这部书最杰出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走进原著、探究名著,创造了契机。
朱永新教授所说:“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决定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让学生认为阅读只是为了考试,而是要发挥自己在学生名著阅读中“引”的作用,让学生在名著世界里收获知识,收获美德,收获成长,享受阅读的快乐。这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赵红娟.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反思[J].语文天地,2009,(21).
[2]姜莉莉.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0.(21).
[3]《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4]简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启迪人生丛书》编委会主编.-北京:三辰影库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