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珠江路实验小学校 618000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深化,教育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制教学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本文将着重论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的方法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方法
引言
学生在小学阶段是培养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制教学,不光要将课程的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培养学生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品质。
一、道德与法制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不光改变了原有的教育知识体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一直在提核心素养,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呢?核心素养是指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和自身成长的一种品质。一般可以概括为文化理论知识、社会参与和主动发展这三部分。教师可以从这三部分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文化理论知识方面,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进行入手,提高课堂的知识强度,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提升学生文化水平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参与方面,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下手,将正确积极的的思想渗透到社会活动中去,用适合的办法解决学生遇到的社会问题。如果从主动发展这一部分来讲,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使得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小学道德与法制教授的学习要点
(1)教师要坚持学习的科学性。素质教育的体制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当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按照教学目标向学生教授科学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坚持教育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符合教育体制改革要求,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全面型人才。
(3)坚持文化的民族性。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逐渐的向学生渗透我国的优秀文化知识,宣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民族观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让学生树立一个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
(1)明确教学的具体内容,树立规则意识。教师在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制教学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在根据班级内学生的自身情况有针对的开展教育教学。
教师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执行者,要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发挥自己的榜样力量,为学生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不断地影响中强化自身的道德与法制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交通规则一课时,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留下任务,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违反交通规则的问题。但是要告知学生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之后在课堂中进行展示。现在的小学的多媒体教具使用非常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将交通法则通过视频的形式放映出来,告知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后果,逐渐养成学生的正确规则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学生在小学阶段处于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的阶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很短的时间。教师在讲授知识时一定要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将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与法制是密不可分的一门学科。教师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学习生活相互联系,让学生感觉我们不是在学生而是在生活,从中感知知识和法律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理解。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一定要注意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地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7):25-27.
[2]马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核心素养的关系[J].华夏教师,2018(19):21-22.
[3]陈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回归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73.
[4]张剑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分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6):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