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2期   作者:吴远丽
[导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全面进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吴远丽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北通镇博学小学  535321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全面进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优秀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基于此,本文就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开展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尤为必要。目前,信息技术在课程教育体系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教学目的。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诠释及相关概述
        核心素养是人文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学生应具备的有利于个人终身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1]。核心素养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仅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无法实现。对于一些难以在课堂完成的教育,需要教师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实际需求、发展规律,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根据不同的价值取向,其内容框架也存在多种形式,包括思维核心类型、价值核心类型、知识核心类型、教育体系类型。科学性、时代性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以“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包括文化基础、个性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版块。综合表现为人文、责任、精神、创新、学习、健康六大素养,具体可细化为18个基本点[2]。根据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各学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新课程指导思想,科学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二、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客观知识活动,体现在对信息的感知、判断和洞察力方面[3]。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共同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信息能力,吸收内化知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例如,教师应灵活操作多媒体,熟练使用Word、PPT等软件,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云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使知识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形象,图片、文本、音频和视频的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易于修改、保存和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目前,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学生对电脑和智能手机并不陌生,经常用它们看电影、浏览新闻、查找资料、网络沟通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有信息意识。如果学生沉溺于利用信息技术玩游戏,肯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加强监督,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信息技术,在学习中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

比如,在讲解语文课程知识时,为学生展示相对应的图片或视频,可以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情境中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掌握使用搜索引擎,通过信息技术获得学习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再如,在进行美术课程时,教师可以展示精美的电子图画,让学生试着制作。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Word,掌握简单的插入、排版技巧。通过信息技术实施教学,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从而培养信息意识,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二)发掘学生潜力,促进自主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随着自主学习理念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成为值得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讲解过程中,为了减少学习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学习知识的背景材料,并进行编辑、总结[4]。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电脑已经是一个非常熟悉的电子产品,而且文字编辑功能很容易学习,即使教师不说如何编辑文字,学生也能熟练的编制文本。如果教师直接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可能无法深入掌握所学知识的内涵。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并借助信息技术查找将要学习的课程知识,自主运用文本编辑功能整理学习资料。例如,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制作微课预习课件,让学生借助文字编辑功能,整理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资料,如图片插入、文字排版、音频插入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内的沟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熟悉操作收集学习资料的步骤,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激发探究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关键能力。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灌输式教学模式仍然是主流,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中,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锻炼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5]。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制定探究性任务,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积极进行思考、探究、总结,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形成必备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环境中,信息技术已经被教育工作者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引导学生用信息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崔东敏.注重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成才之路,2020,(13):66-67.
[2]杨转荣.试论信息技术教学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结合[J].学周刊,2020,(15):83-84.
[3]徐花.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20,(6):64-65.
[4]翟爱文.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定位与走向[J].教师,2020,(7):81-82.
[5]庄燕菲.大数据时代下提升中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探析[J].考试周刊,2019,(43):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