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2期   作者:陈丽花
[导读] 让经典诵读进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意识与阅读观念

         陈丽花
         常熟市花溪小学 215500
         摘要:让经典诵读进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意识与阅读观念,了解经典作品,并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但现阶段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增多,不少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没有探讨过诵读的意义,教师所采取的方式也只是泛泛而谈,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阅读量作出相应的规定。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
         如今网络发展迅速,小学生们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日常所接触的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内容,比如随手划过的小视频以及夸大宣传的标题党,这些让他们逐渐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而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怀有十足的好奇心,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无法静下心来独自阅读。所以小学学校越来越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经典诵读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有着积极作用。下面将对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重点探讨。
一、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重要作用
         (一)引导学生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是真真切切千年历史的积淀,语文课本的学习只是冰山一角。但是随着各国文化的互通有无,使得很多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相反对于国外的文化却了解甚多。比如,人们越来越接受过圣诞节、情人节,对于孩子们来说万圣节是他们想要庆祝的节日,有不少学生也在期待着在过西方节日的时候学校可以给出假期。但是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来说,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人们虽然记得传统节日的名称,但却已经忘记该节日的由来与典故。甚至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传统节日只是放假娱乐的节日,他们不再记得节日本身的意义。从各国文化的涌入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但国人的文学素养则有待商榷。《一本好书》《朗读者》等节目的热播,给国人敲响了警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想要延续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就要不断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古人的智慧,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最重要也最难的部分就是阅读和写作,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太过于枯燥、死板,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多变,让学生处在学习的主导位置,提高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学生了解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阅读中更能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文章、史实的积累,可以作为学生写作时的素材,使学生写的文章更具有层次感,学生在文章中能够引经据典,在使用中更加深化自己所学文章的印象。
二、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分析
         (一)多媒体的合理使用
         在近几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网络资源层出不穷,教师在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之前,可以去网络上寻找适合于小学生的教学资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进行呈现。比如在欣赏小说《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播放小戏骨版的《红楼梦》,剧集之中的小演员们和小学生们处于相同的年龄段,更容易使小学生融入剧情,而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极强,他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学习剧中演员的台词和表演方式,然后将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小说的阅读之中,主动去体会小说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于文化作品的理解,充分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二)指导诵读方法,带领学生体会经典文化
         诵读并不是简单地识字或是一停一顿地朗读,正确、科学的诵读方法是学生理解文章、感悟道理的不二法宝。教师在阐述有关诵读的道理或是积极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诵读情况、学生对诵读的了解、学生的诵读习惯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诵读方法。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渗透诵读中的情感,让学生在用普通话交流的基础上能够流露出自己的感情,随后将自己在生活实际中所采取的方式应用到文章的诵读中。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诵读的视频资料或语音包,组织学生在课上根据视频或音频中的语调、语速、停顿方式来进行诵读。其次,在针对全体学生诵读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教师也要照顾到个别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诵读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教师范读的方式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不足。教师对学生的正确指导和点拨,容易引出学生丰富的情感。
         (三)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较小,缺乏自制力,教师如果只是单纯要求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学生往往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而会影响经典诵读的质量和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可以促使学生积极进行经典诵读。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经典诵读开展相关活动,比如开展朗读比赛等,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经典诵读。其次,可以在学校的板报、宣传栏等处进行宣传,在校园中形成浓厚的经典诵读氛围。最后,教师要将经典诵读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例如,在课前组织学生朗读《枫桥夜泊》等古诗,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且能够使学生逐渐接受并喜欢上经典诵读。
         (四)介绍经典背后故事,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很多学校只是注重小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记忆学习,认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只要将学校安排的文学作品全部背会,就达到了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这样的想法是十分片面的,而且会导致学生陷入错误的学习方式中,甚至产生不良后果。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教师要明确自己在经典诵读的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课前深入分析优秀国学作品中的经典之处,搜集文学作品的相关资料,并根据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对资料进行集中整合,让学生能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经典诵读的学习。
         (五)培养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表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对经典诵读充满兴趣,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经典诵读,并且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基础知识相对不足,在接触经典之初,难免会遇到很多的学习困难,进而影响学习兴趣,此时便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乐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在现在的社会中,各个国家的文化理念一同充斥在我国境内,对于分辨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极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枯燥的固有印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在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同时,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王永远.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新智慧,2019(35):126.
[2]付晓敏.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华少年,2019(34):25+28.
[3]郭岚.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讨[J].读写算,2019(19):122.
[4]陈启琼.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读写算,2019(17):114.
[5]刘冬丽.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教育艺术,2019(0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