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泉
陕西南郑区蚕茶果技术推广中心 723100
摘要:陕南汉中是猕猴桃原产地,秦巴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十分丰富,是公认的猕猴桃最佳适宜区,因此发展潜力巨大。为了抢抓陕西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机遇,提出陕南猕猴桃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
关键词:猕猴桃、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一、主导品种
品种名称:翠香
品种来源:翠香是西安市猕猴桃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质猕猴桃早熟品种。
审定情况:于2008年3月通过陕西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性特征:果实长纺锤形,果皮黄褐色,较厚,难剥离,果面稀生易脱落黄褐色茸毛。该品种早熟,丰产,口感浓香,果肉翠绿,具有抗寒、抗风、抗病等优点。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具有排灌条件的沙壤、轻壤。中壤土质的园地栽植。
适宜区域:陕西、汉中、南郑、黄官、两河、濂水、黎坪、碑坝、协税、高台、新集等。
二、主推技术
技术名称:优质增效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陕西实施果业强省战略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猕猴桃实施“东扩南移”汉中突破发展。猕猴桃产业刚刚起步,技术上主要解决标准化建园,控产优质增效栽培技术。应用推广汉中市猕猴桃品种适应性及十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成果。
增产增效情况:加强标准化建园和控产优质增效栽培技术,产量目标盛果期果园产量,1500----2100公斤/亩,平均亩栽84株,平均单株18---25公斤,产值1.5----2.1万元/亩。
主推技术要点:
1.建园、
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壤、轻壤、中壤土壤,具有排灌条件的地域作园地。株行距采用2米×4米,每亩栽84株。
需要按照雄雌比例(6~8):1搭配栽植,使用配套的雄株秦雄401株系。
2.规范树形,单枝上架
选用T型棚架,定植后当年平茬促发直立较旺的单主蔓,在距架面下20~30厘米处摘心,选留两个生长健壮的枝条于架下相交后固定在中心铁丝上,培养成两个骨干枝,其上每隔30~50厘米培养一个结果母枝,超出架面任其下垂。高接换头和多蔓成龄树也要按T形架逐步改造。
3.加快成园投产推广双干上架技术。
4.深翻改土提高土壤有机质达3---5%。抽槽深宽80×80米,亩施有机肥4000公斤及秸秆2500公斤,土肥混均回填高30---40公分、宽1.2米宽垄栽植。
5.合理施肥
(1)基肥
采摘果后至地冻前施用。幼园亩施有机肥2000~2500千克,成龄园亩施有机肥4000千克以上,并配合施入一定量的化学肥料(约占全年施肥量的60%)。果园种植毛苕子和修建沼气池,沼渣结合灌溉施入果园。
(2)追肥
生长期追肥一般分为三次施入,即萌芽期、果实膨大期、果实生长后期。萌芽期,以氮磷为主,亩施尿素10~15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果实膨大期,早熟品种6月下旬,选用硫酸钾复合肥(含量各15%三元复合肥),亩施35千克。生长季节,结合打药喷3~4次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叶面肥,坚决禁用膨大剂。
6.定量挂果,确保优质
冬季修剪:盛果期树每株留20~25个结果母枝,每枝留10~15芽进行剪截。
人工授粉:在雄花含苞待放时将其采摘,取其雄蕊,放置于25℃的恒温干燥条件下,经24小时候收集花粉.在雌花开放后,以上午9~11时/下午3~5时为最佳授粉时间.可采用点花/喷花/喷雾等方法.喷雾时用20克花粉加入10千克0.5%糖水溶液,做到12小时内用完.
疏花疏果:每枝留果3~5个,分三次完成,达到单株留果350~400个,叶果比(8~9):1。
果实套袋:花后10~15天喷一次杀菌剂后及时套袋,成熟前15~20天摘袋上色。
7.病虫害防治
生长季节要加强猕猴桃枝干虫害,如大青叶蝉、桑白蚧、斑衣蜡蝉、椿象类等及病害,如溃疡病、灰霉病、根腐病、枝枯病、叶部病害的防治,减少枝蔓伤口、增强树势,提高树势,注意防治细菌溃疡病、灰霉病、褐斑病、等病虫危害。
溃疡病: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多发生早春,特别是春季伤流期至开花末期和秋季。受害部位:植株主干、枝蔓、嫩梢、叶片、花蕾和花等部位。主要危害树干和枝条,枝条发病多从幼芽、皮孔、叶痕、枝条分叉部开始。多年来防治试验,早诊断、早发现、早防治是关键。其主要防治方法:
春季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叶病皮,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量。
(3).禁止从病区调运和引进苗木、接穗和插条,防止远距离传播,对已调入的苗木,用硫酸铜、链霉素液或春雷霉素液处理。
(4).铜制剂、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春雷霉素等均可抑制病菌生长。可喷施、涂干。每隔7-10天1次,连续3-5次。
夏秋季杀菌:结合夏秋季防病,加入对溃疡病菌有杀灭作用的药剂,特别是在采果后每隔10天喷一次杀菌剂。
选喷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5%噻霉酮800倍液、或0.15%梧宁霉素800倍液、或中生菌素600倍液等杀菌剂,连喷1--2次。果实采收前后开始,进行叶面喷药防治,每15天喷药一次。药剂同前。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交替使用。结合喷药,加入0.3%—0.5%磷酸二氢钾及0.1—0.2%硼肥,有利于增强抗病性。
冬季:树干、枝蔓上均匀喷布4—5波美度石硫合剂、1.5%噻霉酮水乳剂600倍液、45%施纳宁5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铲除、治疗性杀菌剂,压低病虫基数;伤流期前后喷布波尔多液等保护剂,保护树体不受感染。
灰霉病:主要发生在猕猴桃花期、幼果期和贮藏期。花朵染病后变褐并腐烂脱落。幼果发病时,首先在残存的雄蕊和花瓣上密生灰色孢子,接着幼果茸毛变褐,果皮受侵染,严重时可造成落果。果实受害后,表面形成灰褐色菌丝和孢子,后形成黑色菌核(陕西汉中南郑自杰猕猴桃园2019年2020年两年观察)。其主要防治:
(1)加强果园施肥管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合理密植通风透光和排湿管理,增强幼果抗病能力。
(2)春季降雨量大梅雨天气及早蔬除病果并深埋,防止交叉感染
(3)药物防治:谢花后7----10天用国光腐霉利1200倍防治第一次,一周后用甲托布津1000倍或链霉素800链霉素、中生菌素600倍液等杀菌剂每隔一周防一次连喷2---3次
参考文献
[1]王博.陕南猕猴桃建园技术[J].西北园艺(果树专刊),2010(02):19-20.
[2]何丽丽,薛云飞.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方法[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1(07):35-36.
[3]邓丰产、刘占德等.秦岭北麓地区猕猴桃嫁接时期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4):78-79.
作者简介:李海泉(1964年),男,1983年参加工作,南郑区蚕茶果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果树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