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0期   作者:张永志
[导读] 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张永志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为此,交通安全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由于自身轻快、便捷的优势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但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其实际运行的效率。为此,本文重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管理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是重要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是便民、惠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民生福祉,关系城市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优化城市结构布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情况与里程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数额最大和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之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共计40个大中小城市陆续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为6730.27km。2019年新增运营线路26条,新增运营线路968.77km,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2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因素
        2.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已成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首要因素,特别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发展的前提下,一旦管理人员的思维或行为发生偏差,特别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和事故。
        2.2机械因素
        由于受自动化发展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存在多个分支系统,使得管理过程更加困难,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和事故。比如通风、采暖、电气等设备是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将对整个交通网络产生重要影响。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模式存在差异
        在我国,虽然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其管理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同地区之间的管理模式仍存在明显差异。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城市之间的管理模式不同,导致运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的出现和产生,形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在城市轨道交通集中管理的情况下,许多运营企业只能将运营和管理分开管理。交通运输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管理模式的差异也给具体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障碍。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也对运营企业的管理产生一定影响。
        3.2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一定的技术支撑。但是,在管理上还存在不足,究其原因是管理体制不完善。比如,城市轨道交通检修维护存在较大问题。很多部门只注重问题发生后的补救措施,而没有对维修故障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造成设备使用寿命长、故障屡屡发生,无形中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影响。
        3.3管理人员水平较低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管理中,不仅存在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还存在管理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整个经营企业的管理效率。目前,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中,其管理者的水平普遍较低,通常在遇到问题时无所适从。也有一些管理者没有“活学活用”的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4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管理策略
        4.1实现统一与标准化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管理工作是错综复杂的,很多年以来依然难以实现统一的管理模式。所以,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让整个管理工作遵循整体性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与总结,进而从全面的角度出发,实行统一的、标准的管理模式。
        1)从规划与设计、建设与运营资源共享方面为出发点实现统一与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合理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运营情况。
        2)以企业竞争模式为出发点实现统一与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现阶段,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管理工作中,不良竞争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样的问题,各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线路建设与管理主体之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一般情况下,竞争的范围主要包括线路的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而通过良性竞争对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各地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对竞争模式进行统一与标准化的管理,让各管理主体之间都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与优势,实现统一与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4.2创建完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为有效解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应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和加强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各管理部门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建立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在问题解决之前或之后都要完善和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支撑。比如,在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作开展前,要对轨道交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排查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为检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完善的管理制度,促进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4.3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管理者的职业素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从运营企业的角度,积极为所有从事城市轨道交通的员工提供专业培训机会,从提高员工工作能力的角度为他们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部门通过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鼓励管理者对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企业管理部门通过分享优秀管理人员的经验,促进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为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实行奖惩制度,对工作积极认真的员工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相反,对徇私舞弊的,要严肃处理和惩处。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运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重要保障。
        4.4完善协调监管机制
        我国交通运输部在2019年10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中提出,当前我国内地已经有39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可达5800km以上,仅2018年一年的客运量就已经达到了213亿人次。为了更好管理当前规模庞大的轨道交通系统,政府部门需要构建出全面的协调监管机制,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有序性。在协调监管机制的建设中,政府部门要从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开始设立审批条例,并在申报、审批通过后才能开展建设和运行。之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合理的运营管理制度,使轨道交通系统在建设、运营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力的监管,完善协调监管机制。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的出台为例,交通运输部在2018年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该项规定。据介绍,该套规定基于交通部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指导管理职责,围绕运营要求、安全保障、应急处理等方面,明确了运营协调监管措施,并建立了投诉受理、风险隐患控制、安全评估等协调监管制度,完善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运营机制,有助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
        4.5构建运营财政投资协调机制
        现阶段,我国内地轨道交通运营投融资主体通常为政府部门,投资主体单一,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如果按照规划的预算,每公里轨道交通的建设资金需要7亿人民币,算起来一年所需财政支出可能会超过3000亿,这不仅为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而且也会为后期的运营增添风险。为此,政府部门应当健全运营财政投资协调机制,保障资金链的稳定性。在运营财政投资协调机制的构建上,政府部门需要尝试和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轨道交通的沿线增值效益,采用“轨道+物业”“轨道+小镇”反哺式综合建设运营投融资模式,丰富轨道建设运营专项资金渠道。此外,还要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上,向运营投融资体系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强化资金链的灵活性和连续性。以肯尼亚政府采取的PPP交通建设运营投融资模式为例,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当地政府建立了完善的PPP法律体系、引导资金规范,在保障社会资本方利益的基础上,明确了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责任和义务,降低了政府的债务风险,提升了轨道交通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6建立运营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极强的服务性,因此在建设运营机制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着重考虑其中服务机制的构建,使交通系统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在运营服务机制建设中,政府部门要考虑到车站空间的服务性能,积极采用人性化的设计,为乘客购票、查询、候车等活动提供方便。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站点空间的建设中,优化服务机制的落实效果,例如:北京地铁十号线采用的智慧调度指挥系统、AFC自动售票系统等系统构建出的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机制,打造出了智慧城市的轨道交通,全面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此外,在2019年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在进行调研时提出,要积极研发、推广智慧感知客流、智慧安检、无人驾驶等技术,打造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为此,交通部门需要加快建设轨道交通服务技术,完善运营服务体系,使经济社会得以顺利、高效地运行,优化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4.7强化运营维护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制中,维护机制作为其顺利落实的基础,起到了保障居民正常出行的关键作用。为此,政府部门强化运营维护的建设,是进一步完善运营的机制。在运营维护机制的建设中,考虑到站点内设有包含电视、售票机、自助充值机、电梯等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这些设备的运行规律,制定一套合理的设备日常维护计划,及时发现和检修设备运行中的潜在问题。之后,还要针对设备运行中有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前构建出一套故障抢修方案,缩短突发状况的周期,使乘客顺利、安全、舒适地出行。在维护方面,管理部门还要结合客流量的变化,来合理设置设备日常维护时间,避免维护工作与乘客出行产生冲突,全面优化轨道交通运营机制的落实效果。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规范运营维护机制的落实操作,以2019年交通运输部印发的轨道交通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为例,其中包含了设备的维护、运营监控、改造等方面的规定内容,深化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机制的落实。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制度的情况下,让城市轨道交通向着更好与更广的方向发展。这样,在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真正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志骞.大规模网络化运营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设备的运营和维护[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23(S2):43-46.
        [2]谢小星,秦凯,郭英明,黄丹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多路径可达票务清分模型[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23(10):133-137.
        [3]万传风,杨雨明,秦暄阳.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后市场发展分析[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0(03):7-11.
        [4]桂靛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国际公关,2020(0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