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建班级合作小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2期   作者:王靖晶
[导读] 近年来,以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共识
        王靖晶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第二中学  317300
        摘要:近年来,以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共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世界各国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发现国内外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大都重视学生关键品格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以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建立互赖关系,聚焦小组目标;明确个体责任,确保人人参与;掌握社交技能,直面积极互动;鼓励公平参与,实现机会均等,与学生核心素养推进的方向不谋而合。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组建设 自主互助
2016年9月,国家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提出了中国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涵盖三个维度、六个方面,其中社会责任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是六大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应该承载的重要育人目标。随着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如何将核心素养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具体的育教学工作中,使学生核心素养真正提高,将是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和应该研究的课题。合作小组的学习模式的核心要素有五个方面:一是强化一种意识——主体意识。二是养成一种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三是掌握一种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四是培养一种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五是夯实一个基础——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小组学习模式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不谋而合。
        一、班级“自主互助”合作小组的建设
(一)“自主互助”合作小组的建立
为了保证分组的相对公平,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例如一个 48 人的初一班级,每八人一组,全班共分为6个组,以平时的学业成绩为参考,每个小组都有两名A层次优等生,两名B层次中等生,两名C层次中等生和两名D层次学困生。力求达到组间综合实力相当,实现“以优带差,以优促差”和“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班级管理目标。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1.按总体成绩排序:1、2、3、4、5、6、7、8、9、10、11、12、13、14、15、16……小组编号:1、2、3、4、5、6、6、5、4、3、2、1、1、2、3、4、5、6……然后把同号编为一组,这样就可分成六个大组,再均衡分为两个小组。
2.安排座位:
(1)把每小组八位同学按成绩排序,编为1至8号。
(2)按下图进行排位:
8 ‖ 4                         8 ‖ 5
5 ‖ 1           或            4 ‖ 1
2 ‖ 6                         2 ‖ 3
3 ‖ 7                         6 ‖ 7
图中1号、2号分别为两个小组的小组长,1—5号,4—8号,3—7号,2—6号结成四个学习小对子。每小组再按成绩分为A、B、C、D四个层次。以求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男女比例适中;性格差异搭配;优弱科成对的互助小组模式。
3.组长选举:我们需要选出6个小组长,他们的学业成绩优异,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乐于帮助同学,在学生中较有威信,可以在组内合作中协调各成员的分工。再综合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性别差异等因素,并兼顾学生自愿组合原则,给每一个小组分配其余7名组员。
        4.小组岗位分工
合作小组成立后,班级管理要以组为单位进行岗位分工。每位小组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责任到人。当前初中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管理、常规管理和活动管理。我们可以在每组设立正组长、副组长、语数英科等各科组长、纪律监督员、卫生监督员等。正组长负责总管小组事务,在学习态度和纪律方面,都要起到带头作用,要做好老师与组员之间的联络员,要汇总、记录各组员的分数;评价、总结和反馈小组成员的情况;并指导、监督、培训小组成员。副组长配合组长做好本小组的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小组每个成员认真学习,监督、提醒小组成员遵守纪律,对违纪组员进行培训;各科组长负责收本小组相应科目的作业,并做好相应学科的各项工作;纪律监督员、卫生监督员负责本组的纪律及卫生。
5.小组对子建设
对子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单元,也是“自主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思想所在,建立对子可实施对子间的互助学习,也就是对学,同时起到彼此监管的作用。小组对子的建设应注意以下方面:
(1)建立帮扶对子以学科互补、自愿为原则。在小组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自愿的条件下,让某一优势科目的同学与劣势科目的同学结成帮扶对子。
(2)利用好帮扶对子。在学习过程中,帮扶对子间要互相监管、督促、互助、鼓励、赏识;课堂上允许“对子回答”,就是对子中一方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另一方可进行补充;老师或组长如发现帮扶对子互帮效果好的要及时进行表扬。
(3)指导学生帮扶的方法。帮扶并不是“包办”,要求帮扶的同学把好脉,在哪个地方实施帮扶?怎么帮?帮到何等程度?也就是说,要等到被帮扶的同学在独立思考后遇到困难了才进行帮扶,应启发和引导他朝哪个方向思考,而并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
(4)实施捆绑式评价,促进对子共同发展。老师要有意识地对帮扶对子进行捆绑式评价,就是帮扶对子在文明、纪律、卫生、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要以对子平均分的形式参与各类评比,使对子两人有共进退的感觉,促进对子互监互助、共同发展。
(二)“自主互助”合作小组文化建设
    文化是小组建设的灵魂,各小组在正组长的引领下,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建设小组文化。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1.小组口号展示:
组长召开小组会议,为小组取一个能振奋人心的响亮的组名;讨论制定组训、组歌,以凝聚人心,培育团队精神,体现小组目标,促成组员合作交流、互帮互学。
(1)评比规则:按抢先次序1、2、3、4、5、6名分别得6、5、4、3、2、1分;士气10分。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表格进行统计。
(2)要求:学生展示时要富有激情、声音洪亮、积极性高。
(3)选一名对各组展示进行点评的学生。
(4)最差一组要重新展示或表演一个节目。
        2. 组规的制定:
(1)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高度认同自己是小组的一员,个人要服从小组。树立人人为小组,小组为人人的意识。
(2)制定切实可行各类组长的职责,并通过帮助和培训不断提高各类组长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和能力。保证小组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平等参与,机会均等”是小组的行为准则。
(3)在工作和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在思想和纪律上自我约束,自愿接受监督。
(4)小组目标:小组确定个性化组名,确立小组格言。
(三)“自主互助”合作小组评价制度建设
        1.“井”字记录评价法
井字计分标准如下:首先是个人发言分,A同学发言一次记1分;B同学发言一次记2分;C同学发言一次记3分;D同学发言一次记4分。这个分数由学生自己记,但受全部同学监督,严禁弄虚作假。然后记小组课堂分,一天分8堂课,每堂课记10分,如果小组成员上课表现好记10分,如有同学上课不认真或受老师批评就扣1分一次,这个分数由督察员记。最后班长把小组成员一天发言总分加小组课堂一天总分相加就是小组一天总分,再把小组五天分数相加即小组一周总分,就能评选出优秀小组。
        2.小组成员PK栏
   每天放学后组长负责结算当天本组发言总分,写在组长的井字下,并填写好表格交给班主任。
                         

从表三中可看出小组各成员一周来的动态变化;从“总分”一栏中可看出一周来小组的动态变化;从“名次”一栏中可看出小组各成员一周来总的表现。
        3.小组一周pk栏
每班选一名统计主任,放学后统计主任把各小组一天总分直接记到小组PK栏上,根据总分排出名次,1、2、3、4、5、6名分别得6、5、4、3、2、1分。小组长每天要召开小组分析会,根据表格中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尤其是要鼓励潜能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班主任每天要根据各小组的总分,选出三个优秀小组、三个进步最大的小组、三个有待进步的小组。然后分别召开三个层面的会议,让学生自己找出优缺点,如优秀小组要找出成功的方法,有待进步小组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最后教师总结。
                             

        4.实施小组捆绑式评价
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更多的是评价小组的优劣和好坏,包括纪律、卫生、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要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团队的表现与成长才是最为重要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小组捆绑式评价的直接好处是,可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探究能力、团队精神;让自主互助课堂各环节产生实效、生成精彩课堂成为可能。所以各班要经常使用,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小组评价的方法还有很多,作为班主任应该多想办法,不断创新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能力,让自己的班级不断取得进步。
        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一)在课堂上——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教师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 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描述的场景就是一种课堂文化,当我们走进课堂,不难发现这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如何变革课堂文化,我们首先从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入手,将每班分成6个小组,E字排列分组而坐,每个小组成员分工管理小组纪律、卫生、课堂学习、课后活动、家庭作业等所有事务,实施组内结对互助,组间竞赛。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下,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家庭,人人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相互之间充满融融的友爱,从而课堂中拥有了公正。公正性,是所有人最基本的社会需求,学生不应当因为智力发展上的暂时落后而受到歧视有了公正性的课堂还需要民主。唯有民主,学生才能道出内心真实想法,才敢于质疑创新;唯有民主,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开展有效的指导。课堂的民主核心是思想的民主,是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沟通交流。于是,我们颠覆了传统,讲台不只是教师的舞台,是师生共同的舞台,学生由台下走向台上,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课堂的话语权的主体不是老师而是学生,学生说了,同伴再说,教师能不说则不说,要说也要说到点子上,更要说的有水平。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普遍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合作式教学。
我们倡导“自主互助”模式课堂,将自主互助课堂分为五个环节,即课堂五环:
1、自主预习。教师先根据教材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生学情等编写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预习,用双色笔标出重难点、自己喜欢的句子及疑惑的地方;做好预习笔记,形成自己有思考性的自学成果,包括对语句的鉴赏、例题的解法、知识的归纳、记忆的方法等;收集相关材料,设计展示内容。
2、合作学习。学生先拿出自己的自学成果(或作业)交给对子检查,并在组内进行讨论进一步优化成果;将疑惑向对子或组内其他成员提出,进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如果还无法破解由组长报告给老师;教师要深入组内,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各组的互动程度,特别要鼓励潜能生参与进来。
3、课堂展示。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近共性问题、课堂内容的重点、没有破解的难点等分配任务给各小组(也可在预习阶段分配任务);各小组在接受任务后进行简短的讨论,再将具体任务分配给组员,一些简单的问题可分配给潜能生;由老师或主持人组织学生分组展示,其他同学可随时提问、质疑、点评;老师对学生的展示要进行及时的引导、纠偏、点评、总结,要鼓励潜能生积极地参与发言。
4、归纳提升。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挖掘、拓展、延伸,对变式题进行训练,通过反问、追问引入深层探究;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放飞学生心灵、展示个性色彩、激发智慧火花、生成高效课堂。
5、反馈测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归纳、总结;也可让学生谈谈学习本堂课的体会,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将预先准备好的检测题发给学生,由组长或对子进行检查、评分,然后报告给老师,了解课堂的导学效果;甚至可由对子向对方提出几个问题,了解对方的理解程度等。最后由学生(或老师)对本堂课进行归纳总结,也可启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去作进一步的探究;对本堂课各小组的表现要进行合理的评价,表扬学生的亮点,提出建议,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三)根植互助人文精神,关注公平与差异。
平时听班主任们时常感慨:“现在一个班级不是一个集体,而是有五十多个集体。”确实,在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下生活的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它们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却没想到自己对他人也同样需要投以帮助——现在的学生缺乏互助精神。
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两种互助方式:一是组内互助,也就是小组内同伴之间的交流,交流又可分两种形式,形式一是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表述和反思,了解别人的思维过程并作出适当评价,相互启发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案;形式二是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在学习能力较强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二是全班展示,学生上台讲解展示自学成果,同学质疑交流,教师点拨拓展。展示内容主要是学生解决问题方案、疑难困惑、典型错误、精彩见解;展示时,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真实的思维过程,而不是流水线介绍答案。展示过程中,其他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解决,并鼓励学生对展示进行点评。全班展示中教师一定要予以有效的反馈,深度推进教学活动,否则学生容易在同一思维水平上重复。互助学习旨在通过学习活动中的互帮互助,实现培养学生互助的优秀道德品质,延续中华互助文化的终极目标。
总之,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管理、合作学习,是“自主互助”模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鲜明的特征,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使效率达到最大化;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体,才会让他们愿学、会学、乐学、学乐。

参考文献:
【1】曾静.初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时间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吴淑娟.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12.【3】罗君.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05.
【4】聂晓莉.基于核心素养的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
【5】黄伟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J].师道-教研.2017(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