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晛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实施需要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作为支撑。其组织结构相对多元化和现代化。通过多元化的网络结构,可以促进形成一套安全有效的网络管理体系。它可以合理配置和共享资源,使线网连接更加紧密,提高网络运营的安全性和效率,不仅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的效率,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浪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人身风险、设备风险和管理风险。安全风险识别点的分析有助于有效解决问题,保证网络运营安全得到妥善管理,使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更加安全。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因素;策略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设备安全风险影响很大,因此有必要对设备的风险构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及时发现风险规避措施,从而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营。本文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的目的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是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过程中的系统安全现状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加强对系统安全运行的监督管理,科学评价系统安全运行的条件、能力和绩效,找出运行安全管理中有待改进的环节,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应关注和评价系统的风险管理状况;运用系统方法,重点查找线路运营管理中的风险和隐患,并对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充分、合理、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安全对策,将线路运行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原因
2.1人的因素
人员包括轨道交通运营人员和乘客,即车站工作人员、乘务员、调度员、安检人员和乘客。此外,他们还包括一线操作人员、工程建设和管理人员。
(1)乘客缺乏安全意识的风险。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对易燃、易爆、有毒物品、高酒精、宠物、刀具、气球等违禁物品有明确规定,部分旅客缺乏安全意识,非法携带物品,触碰接触网造成短路,造成车厢爆炸、拥挤,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2)员工操作风险。城市轨道交通的每个岗位操作都由相应的工作人员完成。作业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与所从事的作业密切相关,影响作业安全。
(3)人类毁灭的危险。城市轨道交通空间结构相对封闭,防火性能差,客流大,人员集中,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火灾、停电。一旦发生此类紧急情况,由于人员疏散和救援困难,极易造成大规模伤亡。
2.2设备设施
在铁路网运营过程中,由于设备相关功能和功能的缺失,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在轨道网运营中,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轨道工作过程,严重时可能引发危险事故,网络运行安全是轨道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因此,必须保证其安全稳定。城市轨道交通进入运营状态时,一旦出现设备故障或运营失误,可能导致城市轨道交通之间发生碰撞。此外,城市轨道供电系统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其供电系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提供能源支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用电负荷,必须有安全的供电系统作为保障。牵引供电事故主要是由长期负荷供电引起的,一旦发生故障,将直接影响乘客的安全。
2.3环境因素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环境包括企业内部小环境和企业外部大环境。
工作环境和企业人文环境构成了城市轨道内部小环境,小环境会直接影响员工及乘客的疲劳心理和情绪变化等,如站厅站台光线不够明亮、温度低闷、湿度大、噪声响等。内部社会环境会影响企业内部员工的劳动纪律、职业道德和工作积极性,如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益、人文环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要求多任务种之间协同合作,高度统一管理,因此内部社会环境与运营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外部大环境主要是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自然大环境和外部社会大环境。自然环境通常也被称作不可抗力因素,如大风、大雪、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
暴雨、暴风、暴雪等这些不可抗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影响不容忽视。暴雨会发生雨水倒灌的现象,损坏电气设备;暴雪会压垮防雪篷,中断运营;大雾或大风会造成列车减速慢行甚至停运等现象。
城市地铁列车所经过的线路部分通常是隧道等特殊路线。特殊线路会受到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如软土地基、淤泥沉积层、地层断裂带。不良地质会造成路基下沉、隧道墙裂缝、高架下移等问题,如果监测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
地震会给地铁运输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尽管地震发生的概率不大,且只有当隧道结构与地基介质的动力特征不匹配、不同步时,才会造成轨道及隧道结构的变形,但也需要对其进行监测与防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力不断加大,家庭环境、法律环境、社会风气等社会环境,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地铁运营安全,所以需要做好相关的安全预防工作。另外,地铁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空间,为了从根本上预防恐怖事件,需要建立高效统一有序的反恐应急指挥体系。
2.4管理风险
管理是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客运服务、行车调度、作业员工及设施管理,制定具体运营规章、企业制度等以及进行运营事故救援和应急联动等的组织管理。在“人—机—环—管”关系链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管理。
良好的管理可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如安全职责划分清楚、规章制度健全、监督管理到位、遵章作业、满检满修、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等,进而减少甚至避免了运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海恩法则表明,技能和规章无法取代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因此企业管理是管控运营事故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3.1统一机制建立全国数据库
建立全国统一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析数据库,除了解决报表格式等技术层面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增强各运营企业主动上报的意识,建立数据上报文化。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除法律、法规、标准上报的事故和信息外,应确保企业上报的其他事故、事故或其他信息不能也不会被政府部门用于问责或企业安全检查评估,而数据库成员单位不能二次查询这些信息的报表,数据库中的信息应该向成员单位开放,成员单位应用这些信息后可以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
3.2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应急值班制度。运行分公司设立专职应急值班室,配备专职应急监督员,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值班室的专业人员作为现场副总指挥,在应急系统中担任专职现场指挥,指挥、协调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应急值班室既是战时现场应急的指挥者,也是“平时”应急体系建设的主体。主要承担以下任务:(1)建立健全分公司应急管理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检验应急机制与分公司各专业的衔接;(2)组织开展分公司应急演练,根据演练和现场实际情况,修订应急预案的规章制度;(3)定期开展应急管理检查,监督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现场应急管理隐患,督促改进;(4)定期检查分公司应急物资,确保物资数量正确、完好,满足应急需要;开展分公司应急培训。(2)应急现场组织。当突发事件发生,到达事故现场的部门负责人行政级别相同时,容易造成多重领导的局面,可能导致应急处置混乱。因此,必须明确应急现场的统一指挥,明确现场处置的分工。当突发事件达到应急响应级别时,应成立现场指挥部,通知相关专业、部门进行现场应急处置,并启动相应的职能小组。现场指挥组下设应急救援组、技术保障组、后勤物资组、应急保障组、信息管理组五个职能组。现场指挥员是应急值班员,值班领导是主要决策者。当现场指挥员未到达现场时,现场指挥权由事故处理主任行使。在指挥下,事故处理主任根据事件的级别,负责事件预处理的指挥工作。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地点,首次选择事故处理负责人。
3.3优化维修策略与方式
故障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少故障风险的损失,设备故障的维修策略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改进维修策略的原则是使维修成本最小化、实施的可行性最大化、维修过程的风险最小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运营损失。鉴于维修模式的改进,有必要对三种方法的安排进行调整。在以往的维修中,往往以故障维修为主,即在风险发生后进行维修,改进方向是提高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的比例。此外,要及时与先进的现代技术接轨,不断改进维修技术。
3.4基于风险管理的运营安全评估流程
结合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过程,基于风险管理的运行安全评价过程如下:(1)识别运行中的危险事件和风险:分析系统整体风险状况,针对某一专题讨论风险,并结合线路运行的安全管理目标和风险接受准则,对风险进行排序。(2)风险排序:选择高优先级风险、不可接受风险或严重后果风险,构成评价对象的实际高风险点。这些高风险点是作业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3)分析高风险的影响因素:逐一分析高风险点,确定相应的原因,并针对每一个原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4)根据控制措施制定安全评价检查表:根据基于风险管理的运行安全评价的总体思路,与高风险点相关的控制措施分别涉及影响运行安全的三个关键要素,包括系统设备,管理程序和人员组织。根据控制措施,形成相应的检查项目,制定安全评价检查表。
3.5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运行保障管理体系
①通过现代科技设备,可以对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监控。此外,还应加强对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他们的专业精神。②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检查设备的安全性、用电量和网络安全性,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够正常运行。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细节和标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整改。④对员工进行专业考核,根据不同员工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可以迅速提高其职业素养,尽快进入网络安全运营工作。⑤提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和方案,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解决和处置突发事件,加大对应急人员的培训力度,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应急能力。
结论
轨道交通在我国现代交通工具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安全性与乘客的安全和交通情况有直接影响关系,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加强城市轨道的安全风险管理以及识别系统建设,针对城管网络化运营安全风险的要素进行有效分析,对其风险进行有效辨识、评估以及管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城市轨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振江,祝蕾,张宁,等.基于信息流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8(06):104-109.
[2]刘乐毅,贺申,张宁,等.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责任归属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10):39-43.
[3]薛文静,马谦.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应急准备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设备工程,2018(16):191-192.
[4]吴涛,毛俊嵘,许树生.基于国际标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铁路,2019(6):17.
[5]王忠文,方鸣,刘潍清.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估体系的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8(6):1
[6]燕飞,唐涛,郜春海.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9,07(03):23—24.